记 者 陈章升
通讯员 裴庚益 景士杰
国庆中秋长假已结束,但奉化羊羔仔农场的乡村游热度未减退。前日一早,农场负责人廖亚珠便忙着制作农场的“明星产品”——洛神花酱。
“眼下,洛神花是我们农场的‘明星’。游客可以采摘、品茶,还能体验制作花酱。”工作间隙,廖亚珠展示她刚采摘的洛神花,犹如一块块花形的红宝石。
这座充满生机的农场,位于奉化区尚田街道桥棚村,由“60后”母亲廖亚珠与“90后”儿子戴尚锋共同打造。母子俩都属羊,故为农场取名“羊羔仔”。
目前,农场里除了35亩洛神花,还种了观音菜、猕猴桃、火龙果等十余种蔬果。
“2012年起,我们和村民一起开垦荒山,建起‘开心农场’,如今一年客流量超过1.5万人次。”戴尚锋与记者聊起羊羔仔农场的“前世今生”——
在尚田街道山区建农场,源于母子俩对农业的热爱。
13年前,正在西安交通大学读书的戴尚锋看到休闲农业发展的潜力,提议还在从事漂流项目运营及猕猴桃种植的廖亚珠,打造一座多功能生态旅游农场。
戴尚锋的想法与廖亚珠不谋而合。“‘农业+休闲旅游’模式将农业生产与旅游休闲有机结合,为农村带来新机遇,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亲近自然的好去处。”廖亚珠说。2012年,他们选择了在山清水秀的桥棚村建设农场。
刚开始,廖亚珠与戴尚锋承包了约50亩地,其中一大半是荒山。“我在山上边开垦、边种植,儿子为引种农作物忙碌。”廖亚珠说,戴尚锋大学毕业后,羊羔仔农场建设才得以加快。
后来,桥棚村部分村民也加入了农场建设。他们有的种植蔬果,有的接待游客,还有的烹制农家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开心农场”逐渐变成“共富农场”。
2014年,廖亚珠从福建引种了洛神花和观音菜。这两个“新成员”的加入不仅为羊羔仔农场带来了“真金白银”,还提高了农场的人气指数。
“上月下旬以来,已经采摘了500公斤洛神花。”桥棚村党总支书记陈启永说,村民帮忙采摘、处理1公斤洛神花有4元收入。
“近一周,鲜花和花茶销售都很火。”戴尚锋拿起一罐花茶介绍,“游客买回去,加水煮开,添点蜂蜜或冰糖,茶汤红亮,既养眼又养胃!”
在戴尚锋看来,农场产品需要不断推陈出新。近年来,他携手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药科职业大学等高校的师生“试水”农作物深加工、药膳烹制。“我们引进加工设备,开发洛神花精油等产品,带领乡亲们‘田中掘金’。”
今年上半年,他们还携手农技专家在羊羔仔农场引种巴西人参。三年后,这种人参有望成为桥棚村村民就业收入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