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晓思
宁波城市的书香正浸润越来越多人的生活,市民王敏敏就是其中一员,她说“很多人喜欢把自己定义或包装成一个‘读书人’,但我更喜欢自己只是‘读书的人’,一个普通读者”——正是这份“普通”的热爱,让她把家变成了满是墨香的空间;她用手账记录阅读与生活,在碎片时间里与文字对话,让阅读成为对抗浮躁,丰盈日常的力量。
王敏敏的阅读,从空间到时间,已经融入她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她的家里,随处可读书:客厅没有沙发电视,取而代之的是布满整面墙的书柜,搭配两张阅览椅和书桌;卧室的衣帽间被改造成小书房。每天清晨,她总会比女儿早起近一个小时,在这里写晨间日记,“书写是最好的倾诉方式,写掉烦恼,让心重新敞亮。”她说。
她的办公室也堆满了书,工作之余翻上几页能激发灵感获得能量。
她的读书、听书时间,来自各种闲暇:送女儿上课的等待间隙、通勤时、旅途中……
王敏敏说,作为金融工作者,除了阅读专业书籍外,她更热爱文学,选择的书,有历史类、传记、小说等等。“跟着内心选书”,是她的阅读态度。
王敏敏接纳“读过的书会忘”这件事:“就像读书时学的微积分现在做不出,但逻辑思维还在;青春时听的歌忘了歌词,但共鸣还在。读过的书、当下的体悟、书上的批注,都潜移默化成为你成长中的一部分。”腹有诗书气自华,她认为读过的书,也许早就刻在了你的气质、谈吐、胸襟里,也成为在你未来的路上随时亮起的灯。
作为宁波银行湖东支行行长,王敏敏日常需要面对不少压力。正是阅读成为她对抗浮躁,守住自我的核心力量。
她最喜欢毛姆的一句话: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小型避难所。“面对世间喧嚣,阅读能让我归于平静,在浮华中清醒,让自己做回自己——这就是我热爱文字、坚持记录的初衷。”
她用阅读给工作“赋能”:读《认知觉醒》重视复盘,记录to do(要做什么)和done(做完什么)清单,“划掉任务的瞬间让日子有了具象感,时间也有了痕迹和感知”;读《36岁,人生半熟》度过产后重回职场的低谷期,理解了“人生有时就是需要鸡汤补补”。
她推动团队读书“按需推荐”——员工困惑就推《向上生长》,焦虑就推《停止内耗》,“有时也不用看完一整本,翻目录找相关章节就行。”
第十届浙江书展即将在宁波启幕。对此,她充满期待:“书展不是读书人专属,是给所有人‘靠近书香’的机会。”她的愿望很简单:先带女儿逛遍宁波的书店,退休后去逛全国特色书店,“希望更多人能像我一样,在文字里找到平静,让宁波的书香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