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军
我读师范时的班主任和金庸武侠小说里风流倜傥的段誉同姓,身边只有赵钱孙李,感觉“段”姓比“慕容、欧阳、西门”更瑰丽浪漫,隐约透出江湖豪侠意味。
那时,老段刚结婚,成天笑眯眯的,白净的瓜子脸上,那双月牙样的眼和成天上翘的嘴,像一对括弧。满口整齐的白牙,让人几乎忽略了他五官的其他部分。他常侧头笑着站在讲台前,两手五指撑开立在桌上,勾起嘴角,操着余姚腔普通话“谆谆教导”。
老段教化学课,我们好不容易脱离初中苦海,懒得听他反复说有机无机,只对他美丽的爱情故事感兴趣。只要他一提及“酸碱盐”,大家就开始了丰富的联想——酸是吃醋、碱是中和、盐是家常,都和爱情有关。“段老师,说说和小师母的‘柴米油盐’呗!”老段不言语,依旧笑着。
中秋在九月中,老段要出个节目。半月来,他的才华可见一斑——琴棋书画、手工烹饪、弹唱朗诵,样样拿手。要演戏,他能独自演到天亮。老段还有个绝活儿,会做各种风筝。作为中国风筝协会会员,他带着弟子走遍天南海北斩获奖项无数。这就像男人会织毛衣绣花,级别还是最高的那种,我们对他的中秋晚会节目充满了期待。
老段独辟蹊径,要表演小师母晨起化妆的场景。堂堂七尺男儿,踮小碎步、翘兰花指、噘着小嘴算啥?老段不顾众人的反对意见,侧身扭腰,款款几步就开始了。在我们的目瞪口呆中,他伸出兰花指对着“粉盒儿”细沾了几下,仰起脸左扑右扑,旋开“口红”上下一抹,薄嘴唇上下一抿,对着“镜子”左右一看,猝不及防“扑哧”一声笑开了,掩脸垂眉——追光灯打在那个羞怯的“女孩”身上,中秋的月光旋转飞舞,被爱的人一定光芒万丈。老段和师母,早早遇到,并彼此照耀。
我们要他说俘获芳心的套路,他把脸一沉:要讲真心,心真套路也深情。老段的爱情,让我们的猜度变为羡慕并以此为榜样——爱情,要讲真心。
一个女同学工作后谈的对象,恰巧和小师母极为熟悉。有一天和老段一起吃饭,她难过于父母反对恋情,把吃剩的饭一推——是碗被扒得乱七八糟的饭,沾染着红烧排骨的酱汁,浸着蛋花汤的味儿,里面还有没啃完的半块骨头。同学的对象笑着接过碗,一口一口吃完。事后,老段把同学拉到一边,严肃又认真地说道:“能吃你剩饭的男孩可嫁。”后来,同学嫁了,结婚28年,果然如老段说的“可嫁”。
老段对学生,一直秉持“温和的严厉、慈爱的要求、理解的纵容”。同学小聚,回忆起“老段像小孩儿”一事。那年参加排球赛,前期我们几乎打遍天下无敌手,他请我们吃这个喝那个。最后一场比赛我们“阴沟里翻船”,输了,老段撂下“我看扁你们了”这句话扬长而去,好几天没理我们。
三十年同学会上再见老段,心生感慨,他的人生智慧都在,比如对孩子要温柔地坚持,和爱人要质朴地生活,对生活要尽情享受。江湖传说老段现在六十岁了,唱跳说笑无所不能,爱玩又像极了“周伯通”。盼今后能和老段再以师生相见,我或我们总记得,一日为师终身为老师,也为兄长、为朋友、为父亲、为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