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曾说:“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在这本散文集里,我们能够发现丰子恺用一颗浸透着爱与童真的心去看这“四件事”。本书将丰子恺的四十篇散文按照“给孩子”“给生灵万物”“给故人”“给生活”“给人间”的主题分为五个篇章,将孩童的浪漫、草木的枯荣、故人的身影、生活的百态、市井的冷暖,淬炼成诗,最终成为丰子恺笔下值得眷恋的可爱人间。
丰子恺先生对“本真哲学”的态度,是触动我内心那根弦的根本。在《儿女》中,他写道:“他们拿起自来水笔来一挥……这在当时实在使我不耐烦,我不免哼喝他们,夺脱他们手里的东西,甚至批他们的小颊。然而我立刻后悔:哼喝之后立刻继之以笑,夺了之后立刻加倍奉还,批颊的手在中途软却,终于变批为抚……我们大人的举止谨惕,是为了身体手足的筋觉已经受了种种现实的压迫而痉挛了的缘故。孩子们尚保有天赋的健全的身手与真朴活跃的元气,岂像我们的穷屈?揖让、进退、规行、矩步等大人们的礼貌,犹如刑具,都是戕贼这天赋的健全的身手的……”在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到丰子恺先生的处世哲学,他尽可能地维护着孩子的本真与浪漫。
巴金曾对丰子恺有这么一句评价:“我的脑子里有一个‘丰先生’的形象:与世无争,无所不爱,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心。”
丰子恺先生的绘画与散文,透过谐趣传达出生活的美好及对人间的热爱。他用温柔之眼凝视人间,用质朴的文字告诉我们:纵然人生如逆旅,我亦甘作人间稚子。
(推荐书友:齐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