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尊敬和仰视的“小人物”

——徐锦庚笔下的农村“领头雁”

李浙闽

2025年是村级组织换届之年,换届的目标是“选优配强”,就是要选好配备一批既干净又干事、能够带领村民致富、更好建设美丽新农村的优秀村干部,尤其是村主要干部。一个村庄净不净、美不美、富不富、和不和,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村书记和村主任。现在,村书记和村主任都“一肩挑”了。

徐锦庚早年在宁波日报社农村部做采编工作,后来相继担任光明日报社驻宁波记者站站长、人民日报社驻西藏记者站站长、人民日报社驻山东记者站站长,人民日报社山东分社社长,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除了深耕新闻舆论领域,他还在报告文学领域笔耕不辍,取得累累硕果。

他搜寻关注描绘的对象,多来自山村乡野、田间地头、陡峭山道、烟火街巷,既平凡又不简单的一线“小人物”,比如村干部。他笔下的村干部形象,个性凸显,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他写的第一个村干部,是个“懒汉”。“懒汉”咋治村呢?他是锦庚少时一起“出屁股”长大的发小,小名“懒汉”。为何取此贱名呢?缘于过去农村的纯朴习俗,如同取名“阿狗阿猫”,好养活呗。

他是个不太消停的人,人没锄把高,就去砍木头、抬石头,干尽苦力活,村里人“懒汉长、懒汉短”地叫着,他也不在意。慢慢地,他办起了村企,搞起了工程,甚至涉足融资领域,苦没少吃,钱倒也没少赚,竟然折腾成了村里的首富。按照锦庚的说法,如果仅仅停留于此,那他就是一个小土豪,犯不着为他费笔墨。他的人生出彩,就出在当村干部上。

“懒汉”自己压根儿没想过要当村干部,况且村里的情况他清楚得很,要钱没钱,要人没人,一副烂摊子。是组织上看中了他,说他脑子好使,社会阅历丰富。要当村干部,还得参选,结果村民投票一选,他的得票高居榜首。

当时提倡“双带”村干部,就是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带头致富,说明你有能耐;带领致富,那更得要有能耐了。“懒汉”有带领致富的能耐吗?

“化缘”先行。当上村干部,先得办事啊。路灯要装,垃圾箱要置,村道要拓,绿化要搞,水库要清,公园要建,戏台要搭……哪来的钱呢?向上头要,不现实;靠村里赚钱,没那么快。那就先“化缘”吧。凭多年结下的人缘,凭脸皮厚嘴甜,“懒汉”化起缘来,一套又一套,说的话,句句勾魂。有人戏说,蚊子腿上,他也能割下二三两肉来。关键在于,他不惜动用私缘,为的都是集体。村里聘请在外事业有成者作为顾问,没承想,大家伙对这个最低级别的顾问,倒挺在意的。“怎么没有我的份呀?”“行!只要你对村里有贡献,我们一定聘,一定聘。”嘿嘿,又是好几笔进账。

善于“算计”。做好村里事,心中要有谱,做事要靠谱,既讲战略,也讲战术。有时为了解决问题,为了村里利益,“懒汉”不惜“算计”他人,锦庚就被他“算计”了几次。一次,路修到锦庚大哥家门前,须推倒围墙,征用菜园。双方起了纠纷,“懒汉”把锦庚拖了进来。锦庚既要顾及当哥的面子,又要帮着“懒汉”说话,前后花了不少心思。事成之后的一段对话特有意思。“懒汉”在电话那头笑成了串,说:“今晚我可以睡个好觉了,哥放心,我不会让咱大哥吃亏的。”这话怎么听着有些“狡黠”的意思呢。锦庚佯嗔道:“呸!得了便宜还卖乖。”但呸在嘴上,心中不但无反感,反而为“懒汉”的办事公道而点赞。连锦庚都被“算计”了,而且被算得心甘情愿,估计“懒汉”的“算计”面蛮广的。

懂得商量。有本事的人,最怕成为一言堂,也容易成为一言堂,最后让其跌倒的,也往往在这一言堂上。“懒汉”倒很明智,有谱没谱,向人讨教总是靠谱的。如果自己没谱,讨讨不就有谱了嘛。如果已经有谱,再讨讨不就更靠谱了嘛。而且他善用简单程序,就是出“选择题”,让村民选择。如果村民有了“附加题”,那更求之不得。于是乎,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绿色产业有声有色地搞了起来。几年下来,村里的欠债还清了,集体经济进账了,民生实事有着落了。锦庚说他:人糙心不糙,治村有一套。

《“懒汉”治村》一文,被《人民日报》破格整版刊登。

锦庚再度费笔墨写的是名女村干部,写了近二十万字,书名《涧溪春晓》,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出版社的推荐词是“一份鲜活的乡村治理样本”。这名村干部,有什么妙计和高招呢?怎么把一个众人看了“皱眉”的后进村,治理成了四方称羡的富裕村?《涧溪春晓》从多个角度给出了答案。

写她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软硬两手。故事的主人公高淑贞属于临危受命型,从别村来到了故事发生地三涧村,之前,三涧村村书记已经走马灯似的6年换了6任。班子软弱涣散,村庄脏乱不堪,违法乱纪不断,人心如一盘散沙。村里歪风邪气种类繁多,有告黑状的,有存心找茬的,有暗中使绊子的。如果不愿得罪人,光想和稀泥,必将一事无成。书中写高淑贞敢于亮剑,敢于斗争,碰到问题不躲不绕,有硬气和骨气。遇到“拦路虎”,她六亲不认,拿亲戚开刀,人家“杀鸡给猴看”,她来个“杀猴给鸡看”,一下了震住了那些图谋不轨之人。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枝节问题上灵活机动,能屈能伸,分寸火候拿捏到位。必要时,迂回侧击、先礼后兵、敲山震虎,使心术不正者孤掌难鸣,掀不起风浪。

写她短处长用、别具一格的用人之道。书中写了她如何人尽其才、变短处为长处,独到、有效、管用的用人观。昔日人见人嫌的混混儿,成了她的座上宾,有人不理解,说她用“歪苗”“收破烂儿”。她说,如果只盯着别人的缺点,天下无可用之人。如果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到处是可用之人。“歪苗”用时扶正,也能长成大树。“破烂儿”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可以变废为宝。她让爱挑拨的人管调解,让爱挑刺的人出点子,让爱挑事的人管监督,让爱打架的人管治安。村里有个年轻人,性子急,脾气倔,动辄吹胡子瞪眼,好用拳头说话,看上去一身毛病。但他为人正直,原则性强,于是专门让他负责拆迁、清障等棘手事。事实证明,此人用对了。她说,对有些人,你推一把,就是对手,你拉一把,就是朋友。

写她法治、德治、礼治、贤治并用的“唱念做打”。需用法律出面解决的,她毫不含糊,干脆利落。农村里派用场最多的还是村规民约,她让原本软绵绵的纸上规矩,立了起来,硬了起来。农村不同于城市,是典型的熟人社会,有些时候,道德的制约和口碑的评价,往往比制度更有约束力。让好人脸上有光彩,做了好事有好报,让心术不正者无处使坏,行为不端者遭人弃,良风美俗得到弘扬。村里人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人心都是肉长的,所以打感情牌也是她的拿手戏。硬娘子也有柔情的一面,喜欢喝酒的,一起喝上几盅;喜欢喝茶的,送上几盒茶叶;节头节面,自家出钱,火锅店里热乎热乎;家里有难的,当作自家事来办。有一次,她甚至壮起胆子,去帮村民抬运尸体。很多有棱有角的“冷石头”,就这样被她磨平焐热了。高淑贞的“唱念做打”治村经验,堪称乡村法治、德治、礼治、贤治并用的活化版。

在她的带领下,三涧村一步一步地由穷到富、由乱到治,成风化俗,欣欣向荣,成为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鲜活“样本”。

一部非虚构作品,写得比虚构作品还好看,情节进展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群众语言活色生香,说明作者对于现实人物及场景有极强的感知力、抓取力和表现力。

在锦庚笔下的农村“领头雁”中,我们似能看到不少宁波优秀村干部的身影。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和仰视的“小人物”,在一些被拍倒甚至被拍死的“蝇”们面前,他们的形象,何其高大!

2025-02-24 ——徐锦庚笔下的农村“领头雁”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00287.html 1 3 值得尊敬和仰视的“小人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