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湖岸边的记忆地标

——读应爱卿《杜湖岸边》

潘玉毅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人、事、建筑,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失,但也有一些会深深地扎根于人的心里。就像应爱卿曾经就读的二屋,在她离开多年以后虽然被拆掉了,但每每想起经历的那段旧时光,二屋始终是她记忆里一个特别的地方。

她珍惜在那里的时光,因为那是她出发的地方。她在文章里写道:“人生就是一个不停奔波的过程。我从二屋匆匆出发,读初中,读中专,找工作,结婚生子,我总想等空些了,再去二屋看看,或者带着我的孩子,一起去看看。”

不止二屋,对应爱卿而言,儿时吃过的野草莓、候过车的红凉亭,都很值得言说。这便给人一种感觉,仿佛《杜湖岸边》就是一部“口述历史”,文字并不繁复,但自成格调,读来颇有味道。

写那些文字的时候,作者就像搭上了一列重返过去的时光列车,沿途经过许多来时停靠的站点,直至起点。尽管过去了许多年,她对它们仍是熟悉无比,作者就像一个知道很多逸事和掌故的导游,而读者是车上的乘客,一路听她把故事娓娓道来。

有人说,世间的人与事,有的以实物的方式存在,而有的是以记忆和情感的方式存在。在应爱卿笔下,二者兼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后者的数量甚至还要超过前者。我读应爱卿的文章,听她讲述过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思绪翻越千山,蹚过长河,好像也在查找、翻阅曾经的自己。老屋、村庄、车站、三卡、野果子、梦想、奋斗……

杜湖岸边,那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个情感地标。她在这里出生,在这里劳作,在这里背柴去卖,也在这里采过果果红。因着学习刻苦,她从这里出发去读卫校,卫校毕业后再到城里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她做过特需病房的护士长,因为每天面对生死病痛,对生命有着别样的体悟。如《愿她在天堂不再受苦》里所写:“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有多长,每个人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么样,但我们要勇于面对,做一次有准备的旅行,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宽生命的广度……我感恩我的职业,让我能更深刻地理解生命和死亡。”因为心怀感恩,在对待病人的时候,她会更多地从病人的角度出发,想其所想,暖其身心。再看《意外电话》这篇,文章通过讲述一个她曾经照看过的病人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何谓“良言一句三冬暖”。

国网慈溪市供电公司员工、“时代楷模”钱海军有一句名言:“爱是一盏灯,照亮别人的同时也能温暖自己。”应爱卿也是如此。她给那些病患带去关怀的同时,也从他们那里感受到温暖和力量,这些温暖和力量又支撑着她继续向前,形成了一种正向的循环。应爱卿和钱海军,虽然角色不同,从事的工作不同,但心是一样的,行动亦是一样的。

全书包括“杜湖岸边”“那夜的雨”“母亲的嫁妆”“冬夜不再使你寒冷”“我在古镇的时光”“美食与生活”“爱上旗袍”七辑文字,让我最有感触的是第三辑。自古以来,母爱是文人写作永恒的母题。应爱卿写母亲,由物、事及人,随心而至,内容取材于生活,却别有一番趣味。文字流转间,虽无离奇曲折的剧情,但贵在真诚,也最显性情。真诚,是人与人相处的“必杀技”,也是应爱卿散文的一大特色。真诚所及,读者可以在字里行间感受她的悲喜,感受她的努力和坚持。

2024-11-29 ——读应爱卿《杜湖岸边》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87261.html 1 3 杜湖岸边的记忆地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