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夙伟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全国超5200万人次走进了影院。放眼全国票仓,上海电影市场票房、场次、人次等指标全面领跑,以1.02亿元稳居全国城市票房第一。国庆前夕,上海推出“乐影上海”电影消费券发放活动,优惠力度很大,市民通过第三方平台购票时,可享受单张最高30元、单笔最高60元的优惠,成功带动了近2600万元票房增量,让上海成为全国最热、最活跃的电影消费市场(10月10日央视新闻客户端)。
其实说白了,上海给影院添人气的高招就是让电影票价更亲民。近年来,在电影票房节节高的同时,关于电影票价的吐槽声也不绝于耳。上涨的电影票价困扰着不少人,现在不少电影,其票价让工薪阶层望而却步。“七八十元买一张电影票,一家6口仅看场电影就花了400多元。”“前两年,还能一百元买三张电影票,如今票价动辄40多元。”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这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开支。
虽然平均票价在四五十元,但在实际购买过程中,不同影院、不同时段的票价差距较大,同一影院的热门时段价格比冷门时段亦高出不少。另外,一些影院的观影区会划分多个区域,以设定不同的票价,将票价拉得更高。“区域座”也引发一些人的不满,“以前只是分普通厅和VIP厅,现在同一个厅也要分区收费了,这是在向演唱会看齐吗?”
作为大众艺术,电影首先要让人看得起。观众只有真正走进影院,才能体会到巨屏观影的快感,特别是对于宏大题材和场面的影片来说,这种体验在流媒体上是没有的。因此,上海的高招,抓住了让影院人气满满的“牛鼻子”。
当然,让更多人走进影院,还需要多方努力。比如,电影不能总是成为烧钱的游戏。许多小制作的片子,并非就不是思想艺术意义上的“大片”。即便大片,也应尽量节约成本,像《流浪地球》,堪称真正的大片,但成本也只有4亿多元。再如,天价片酬的明星不见得就是影片“成功的一半”,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演员,以朴素的表演打动人心,更让人经久难忘。正如业内人士所说,“相关利益方不能饮鸩止渴、竭泽而渔,还是要顾及电影行业的长远发展”。有了这样的认识,再借助上海的高招,影院的人气满满才是可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