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朗
开放是宁波的最大优势,打造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对于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宁波作为开放大市,应该怎样迈出这关键一步?
以开放促改革,营造有利于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改革与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到位了,开放能力才更强,开放空间才更大;开放扩大了,改革动力才更足、效果才更好。宁波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模范生。1984年,我市成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一夜间站到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1988年获得自营进出口权时,市委领导曾“斗胆”提出,力争外贸总额达到1亿美元,对此一些人心中没底。然而,有着千年对外开放底蕴的宁波人“甬闯世界”,当年实现外贸总额1.5亿美元。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打出大力推动民营企业出口创汇、实施进口贸易启蒙行动、探索服务外包、无纸化通关、开展外贸企业改制等“组合拳”,宁波外向型经济后来居上,进入全国大中城市第一方阵。
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应从紧迫问题入手,打破藩篱、统筹推进,尝试以“宁波特色”破解全国性难题。通过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构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格局,优化开放平台和服务体系,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举措,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
做大开放蛋糕,拉长合作清单,壮大商界“朋友圈”。开放的本意就是打开国门,相互包容、合作共赢。改革开放初期,我市响应邓小平同志“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号召,这个不同凡响的“朋友圈”,在教育、经济发展和社会公益事业等多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后,宁波放眼全球,通过深化国际合作、扩大服务贸易、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合作机制、与58个国家114座城市建立多种形式的友好关系,扮演着开放发展的先锋队、桥头堡角色,与国际工商界互利合作共赢不断迈上新台阶。
宁波先后获批设立国家级开发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等开放平台,持续举办浙洽会、消博会、宁波国际服装节、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等重大对外经贸活动,在对外开放中的“窗口”作用更加突出。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宁波保持定力、坚定底气,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优化国际市场布局,抵御外部风险,成为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度最高、对外开放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城市之一。
树立“宁波之外就是外”的理念,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发力“两个市场”。将宁波发展置于国家发展大局中,主动接轨上海,积极推动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大力实施杭甬“双城记”宁波行动,加快宁波都市圈建设;扎实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和山海协作,助力对口地区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朋友多了路好走”,开放型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竞争力。去年宁波自营进出口总额1.3万亿元,跃居全国第五位,晋级中国外贸综合竞争力第四城;今年上半年,外贸总额为6811.4亿元,同比增长9.5%。
构建高水平产业开放体系,提升整体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融合,新技术、新应用加速迭代,加上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开放型经济面临的挑战加剧。不断增强硬实力,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开放型经济扩总量、促增量、提质量,是提升开放大市这张“金名片”成色的根本途径。
我市深刻把握并遵循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规律,深入推进产业开放合作,从要素供给和市场需求两侧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建设先进制造业、科技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创新平台,实现产品质量、产业结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
同时,着力培育创新主体,实施一流企业培育行动,壮大创新领军型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创新主体;加大链主企业、品牌创新、金融支撑等扶持力度,推动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服务向企业集聚,不断融合、壮大专精特新队伍,成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突破口。
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海内外朋友越来越多、关系越来越铁,外贸产品竞争力越来越强,我市开放型经济的路子一定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