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她的白月光

——读张晓红散文集《月亮,在窗外》

仇赤斌

北仑作家张晓红写作几十年,作品涉及小说、散文、剧本、民间故事等。最近她在学习古典诗词,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的典范。《月亮,在窗外》是她最新的散文集。

我去过她家多次,也认识她的丈夫,他俩是因为文学而走到一起的。在她的影响下,丈夫也学习写文章,参加一个征文比赛还得了奖。因为她腿脚不便,都是瘦弱的丈夫背着她出行,这样背了几十年,两人从不红脸,快要金婚了。

我知道她家没有电脑,之前的文章全靠手写,写完后再找人去打印、投稿,比常人写作更难。收录于《月亮,在窗外》中的33篇散文,共18.5万字,是她一笔一画手写的。我曾经帮她打印过十几篇散文,拿到她的手写稿,打印后发给她,核对无误后,再帮她投稿。有时会按照我的行文习惯,改动几个标点和个别字词,她一般会接受这些改动。

她家在北仑区大碶街道虞家巷,一座近百年历史的老式楼房。门前有个院子,种有桂树、广玉兰、香樟等,还有茶树和凌霄花,家里还养了一只猫。我闻过她家的花香,也闻过院子里鸡鹅等家禽的浓烈味道。她自主地屏蔽了生活中不太如意的一面,而把美好付之于文字,如春雨、月光、鸟鸣、花香、柳影、老物件、石板路、桂圆蛋、小海鲜等。江南的美好片段、人生的雪泥鸿爪,在她的书中有完美的体现。

亲人和家族成员,是她书中的重要角色,比如父亲、母亲、祖父、外婆、伯父、姑母、姐姐、弟弟等。姐姐的命运很坎坷,在逃难时出生,先天不足。她原本的志向是读大学,初中毕业时,成绩全校第一,但因为家庭成分不高,没有被高中录取。姐姐听说支边可以让弟妹们进工厂当工人,就申请去东北支边,那一年姐姐才18岁。在火车站送别时,姐姐哭晕在地,母亲回来时也哭了一路。姐姐到了东北后,因条件艰苦、饮食不适,后悔莫及。她去医务室帮忙,后来成为护士和助产士。本村的郑家大哥和姐姐两情相悦,但天各一方,有爱无缘。东北的郭连长来宁波家访,他是姐姐的追求者,但由于母亲的坚决反对,两人注定无果。后来,姐姐和一个宁波老乡结了婚,支边满10年后,一家人终于回到宁波。可惜多年的艰辛和劳作,损害了她的健康,在外甥女考上浙江大学的那一年,姐姐因病去世了,令人痛心。

与书名同题的《月亮,在窗外》一文,讲述的是作者年轻时的一段暗恋故事。她遇到一个优秀的男孩,他喜欢她的作品,原以为会发生一些美好的事情,结果却令人失望,男孩带了一个女孩来她家拜访——文中有淡淡的哀愁。

我一开始以为《王堃记醉泥螺》这篇文章最长,有14个小节、2万余字,作品富有小说的意味。后来发现《霓裳碎影》更长。这些都是投文学杂志的长散文,她的很多散文已发表在《文学港》《牡丹》《小小说选刊》《东海》等杂志上。

她对文学是虔诚的,不容一点亵渎。文学是她的梦想,是她的心头好,是她的白月光。书中个别内容有重复,有些表达不够内敛,但瑕不掩瑜,这本散文集中的真诚、真情、真心,足以打动你我。

2024-08-12 ——读张晓红散文集《月亮,在窗外》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69042.html 1 3 文学是她的白月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