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体验养蜂人的日常

——读陈慧新作《去有花的地方》

崔海波

6月27日,得知“菜场女作家”陈慧的新作《去有花的地方》在各大平台上架了,立即拍下。因为我也想去有花的地方,即便未能成行,跟着陈慧的文字神游一番也是慰藉。

2023年4月8日至8月11日,陈慧跟着慈溪的蜂农刘大哥夫妻辗转江苏东台弶港、山东泰安化马湾、辽宁大连的瓦房店和北票常河营放养蜜蜂,用文字真实地记录了养蜂人这一小群体的酸甜苦辣。

走南闯北,追赶花季,看上去很浪漫,契合小资们想象中的“诗和远方”,实际上,他们住在荒山野岭,风餐露宿,生活有诸多不便。在江苏东台弶港,半夜十级狂风来袭,暴雨倾盆,陈慧蜷缩在剧烈抖动的简易帐篷内瑟瑟发抖;在山东泰安化马湾,帐篷距离川流不息的盘山公路不足三米,夜夜被各种重型卡车的轰鸣声惊得魂不守舍;在辽宁大连的瓦房店马庙山,他们的帐篷周围都是垃圾堆,不远处横陈着一头将腐未腐的死猪,庞大的苍蝇军团入侵帐篷;在辽西北票常河营,帐篷被牛粪包围,不远处还有老坟堆。驻地没有厕所,只能“鬼鬼祟祟地摸到隐蔽的草丛里蹲坑”,吃的水必须到附近村民家里去取,淘过米的水用来洗菜,洗过菜的水再洗锅碗瓢盆,不含洗洁精的水还要用来喂蜜蜂。野外生活免不了与各种虫子亲密接触,毛毛虫、牛虻、隐翅虫、蜱虫等时常出没,陈慧被蜱虫咬过两回。被蜜蜂蜇更是家常便饭,有一回她被蜜蜂蜇了唇,红肿鼓胀,她自我调侃“没花一分钱,就充分体验到了医美丰唇的效果”。

《去有花的地方》是一部非虚构作品,也是科普作品,在跟着陈慧“追花”的过程中,我对蜜蜂这种小昆虫以及养蜂这一小众行业有了一点点了解。蜜蜂是变温动物,能用翅膀扇风自主降温,还能背水进蜂巢用于增加湿度;深色毛的狗容易遭到蜜蜂的攻击。至于养蜂人的日常工作,除了收取蜂蜜、蜂蜡以外,还有换王、秋繁、除蜂螨、移浆虫等很多繁杂的事要做。

养蜂人驻扎在深山冷岙里,看上去离群索居,其实这个行业也是一片“江湖”。养蜂群里,同行会通报当地的天气状况以及油菜花、椴树花、槐花、荆条花的花期;在同一地方养蜂的人,有时会互相走动,喝酒聊天,交流行情和经验,或结伴去附近的镇上赶集。但有时也互相算计,在常河营乡,当地蜂农老朱遇人都是笑脸相迎,“笑得像朵盛放在墙头上的大喇叭花”。他有八十多箱蜜蜂准备转让,为此一次次上门推销,承诺挑最好的蜜蜂卖给刘大哥。刘大哥买了五箱,到手后发现,其中一箱蜂量少,一箱没有蜂王,另外三箱也各有状况。刘大哥养了几十年的蜜蜂,深知在人家的地方,闹僵了对自己不利,只能忍气吞声。

人情世故,冷暖自知,好在还有爱情。刘大哥夫妻风里来雨里去,在养蜂、转场的日日夜夜里,风雨同舟,相濡以沫。陈慧用不事雕琢的文字记录他们在细碎、辛苦的日常里彼此温暖、相扶相持的细节:在转场的大货车上,新丽姐抱着膝盖缩在后排铺位的角落,尽量腾出最大的空间让刘大哥躺下睡觉;去镇上赶集,新丽姐斥资300多元给刘大哥买了两件有牌子的全棉衬衫,自己却总是在网上买特价包邮款的衣服;盛满蜂蜜的塑料桶沉甸甸的,要两个人抬到帐篷前,假如新丽姐走在前,刘大哥会很自然地把吊着塑料桶的尼龙绳往自己的面前移一大截……普通人的爱情故事总是那么温暖动人。

作为一名随行作家,陈慧不仅仅是养蜂工作的旁观者,也是参与者,虽然一些技术性强的活儿插不上手,但她平时也为刘大哥夫妻做一些后勤工作,比如到村里取水、买菜做饭、装卸货物、到集市上摆摊卖蜂蜜等。正是因为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使她笔下的文字活色生香,回味无穷。

读完《去有花的地方》,我意犹未尽,立刻关注了陈慧的公众号,继续欣赏她追花途中拍摄的图片和视频。

2024-08-12 ——读陈慧新作《去有花的地方》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69041.html 1 3 沉浸式体验养蜂人的日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