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葵,是林徽因的外孙女、梁再冰的女儿。家族后辈写敬仰的先人,有美化的滤镜,回避了某些复杂的人事纠葛,初衷“是为了缅怀亲人,表达思念”的书写,有赖于作者的真情、审慎与克制,确是“带给读者一个既不被无限虚夸、也不被恶意贬损的林徽因”。
由于作者身份特殊,她能获取梁、林家族及同时代人许多原信、原稿、照片或各种遗物,这是其他传记作者没有的优势;同时,作者也拥有多重视角,既有家人的,也有其他亲友和研究者的,还有林徽因自己的文字或“自述”。
1931年,梁思成、林徽因“放弃了他们盖洋房的好机会”,加入了当时鲜为人知的中国营造学社,从头创建中国建筑学体系。他们奔波在路上,交通不便,住宿条件差,饱受虱子、跳蚤侵扰,连口清水都喝不上。就是在这样的物质条件下,二人完成了《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士殿》等报告,为中国建筑田野调查树立了榜样。“七七事变”后,梁、林携家带口,暂居长沙。敌机来袭,家园化作废墟。梁、林只得继续南下,行至滇境,与流亡至此的中国学人汇合,赓续学脉,共建西南联大。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以孱弱的病躯参与中国建筑研究和古建筑保护的事业之中。
本书共计43.5万字,夹杂了很多图像资料,是一部翔实的“大传”。同时,它也是一部“小传”,穿插描述了家庭成员间相处的各种细节,温暖动人,情真意切。于葵写了很多“母与女”的故事,林徽因平等对待子女,在梁再冰幼小之时,就把她当作知心朋友对话、交流。
这些难得的日常片段,逐渐组合成一个栩栩如生的林徽因。
(推荐书友:林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