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马宇婷)4月18日,宁波三中高一全体学子在荪湖开启了一场“智慧山水·地探荪湖”的科技研学之旅。活动以“遥感观地、植被观察、土壤改良、水质检测”四大模块为核心,AI技术全程智能伴随,带学生沉浸式解码山水间的“地理密码”。
无人机遥感+人工目视+卫星图输入AI系统,三管齐下,实现了远中近三大尺度的地貌观察。学生们通过AI清晰看到荪湖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范围,连土壤边界都“一键透视”,地理格局秒变立体。
人机对话辨植物,“这是什么植物”,AI秒变“植物百科”,学生通过拍照比对叶片、花朵特征,自主筛选信息,连冷门品种都难逃“科技法眼”。
采集土样、检测分析、AI建议改良方案、亲手种植……学生们在宋欢欢老师指导下化身“农田科学家”,真切感受地理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从采样到分析,AI还能实时生成水质报告,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对比数据,探索荪湖水环境的“健康密码”。
在这四大活动中,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向AI发起提问,如何描述问题关键词?如何筛选有效信息?如何修正逻辑偏差?一场场“人机对话”中,学生的高阶思维悄然升级。
事后,学生罗婷说:“问AI很简单,但想得到精准答案,必须学会用地理语言提问。”朱佳艺同学说:“对比AI给的植物特征,我才发现观察细节有多么重要。”
在活动结束之际,学生们还交出了一份份“知行合一”的研学成果,不仅限于报告,更有AI花式加持。例如,动态数据海报,将地貌、植被、土壤、水质,生成可视化图表,地理知识秒变“艺术展”;还有数字人汇报,虚拟角色化身“研学导游”,用生动讲解把复杂知识“翻译”成趣味故事;部分同学的实践日志,从土样采集到番茄生长记录,也很让人期待。
此次荪湖研学活动不仅是地理学科的课堂延伸,更是宁波三中探索“AI+教育”融合创新的序章。为深化AI赋能教育的实践,学校将于4月底推出“融创共生·智领变革”为主题的第二届科学素养节,集结多学科智慧,打造一场“1+1>2”的创新盛宴,让每个学生成为主动的探索者,智慧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