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现代金报|甬派 记者 马亭亭 通讯员 沈小圆)4月17日,一通特殊的来电在慈溪市上林初级中学引发热议。来电的是一位老人,在电话中,他表达了对该校七年级(1)班李梓涵同学的感谢,并对学校培养出这样的学生表示敬意。
校方核实后发现,致电者正是那位在慈溪家喻户晓的“孝德标杆”沈伟伟。他因20余年悉心照顾患病父母、传播慈孝文化等善举,曾荣登“中国好人榜”、获评“宁波市道德模范”“全国十大孝亲敬老之星”称号。
同时,他也是慈溪市周巷镇关工委思想道德教育宣讲队的一名志愿者,长年广泛地传递知孝明孝、行孝扬孝的正能量,让青少年在思想上受到触动、精神上受到鼓舞、行动上受到引领。这位长年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长者,4月17日却以受助者身份,为一名少年送来感谢。
这对忘年交的故事始于无数个温暖的瞬间。原来,在小区里,沈伟伟经常与素昧平生的李梓涵在楼道相遇,每当看见老人提着米面粮油或其他重物上楼,李梓涵总会快步上前说:“我帮您!”最让沈伟伟动容的是,这个男孩从未留下姓名,直到老人多次询问才确认身份。
作为德育宣讲者,沈伟伟常教导青少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而今,当他在四楼转角遇见主动帮他提重物的李梓涵,真切感受到德育的“回响效应”。两个时空的文明传承在此交汇:一边是数十年如一日践行孝老爱亲的道德模范,一边是新时代主动践行美德的文明少年。
面对突如其来的表扬,李梓涵有点害羞地说:“都是举手之劳,我们老师常说要传承尊老爱幼美德嘛。”班主任说,李梓涵同学平时就非常热心,在学校里常常主动承担班级劳动,热心地帮助同学,真正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慈溪市上林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杨骏进表示,最好的德育,是让高尚品格在代际传递中生生不息。当“银发宣讲员”遇见“红领巾志愿者”,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尊老助老的暖心画面,更是整个社会崇德向善的精神图景——这或许就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最美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