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把故乡吹远》

作者 刘亮程 出版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日期 2025年8月

在《风把故乡吹远》一书中,茅盾文学奖得主刘亮程以41篇散文、3篇访谈的形式,记录下他在梦中的记忆碎片,以曾经的那个自己、那个孩子的视角,重新行走在新疆的大地上。他写自己成长的村庄,写他老去的后父,写逃跑的马儿,写看门的狗,写一个人的出生,写一个人的死亡……在书末的访谈中,他将自己比作一条农村里的狗,“在长夜里,独自醒来,对月长吠”。

刘亮程擅长写落寞,他写那个承载了唐家希望而出生的男孩唐八,却从未对其有过正面的描写,而是写他来到世间的盛大的欢迎仪式,写喧嚣的锣鼓将他从梦中唤醒;再以宁静的村庄里旁人的话语引出这个男孩的命运——“唐家的傻儿子昨晚上死了,唐家人也没吭声,悄悄拉出去埋了。”读至此处,我不由得感叹世事的无常,但世事无常并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所有内容,从锣鼓喧天到悄然无声,这落寞的寂静足以激发哲思。

刘亮程笔下的动物,总有一种近乎人性的灵性,令人恍惚之间竟无法判断他所写的究竟是人还是动物。他写一匹逃走的马,写的是人与马付出同样沉重的劳动,但马终究要进到人的肚子里。而人吃了马肉、喝了马奶、穿上马皮做的靴子,竟隐约感到有匹马在体内奔跑,以异样的激情“撒点人的野和牢骚”。

我由衷地喜欢书中这句话:“风从不同方向来,人和草木,往哪边斜不由自主。能做到的只是在每一场风后,把自己扶直。”人生来是不由自主的,希望、命运、责任……这些沉甸甸的词汇,日复一日地将我们纳入名为“习惯”的体系之下。诗人们赞颂着胡杨的不畏风沙,作者知道,胡杨也会随着风沙而摇摆乃至匍匐,但当风沙吹尽,胡杨会再次将自己扶起,正如人因知晓自己预定的前程在风过之后再度站起来。

(推荐书友:赵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