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宁波日报编辑部收到一封来自沈阳的投稿。《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词作者、92岁的奉化籍艺术家邬大为用质朴而深情的文字表示,“因年岁过高难以回家,但对故乡的情常萦绕心间”,于是为《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写下续作《重回桃花盛开的地方》,盼望借报纸一角,将这份对故乡的眷恋与思念传递给家乡。
为了探寻这份深情背后的故事,我前往沈阳,面对面倾听老人的心声。也正因为这次探访,让我们发现藏在歌词背后的不仅有故乡情结,还有老人一生许予家国山河的坚守。
仲夏的沈阳已有些暑气,为了方便拍摄,我们和邬老约在公园见面。他由女儿搀扶着走过来,步子慢,坐下后还喘了好一会儿。
老人随身挎着个小公文包,拉链没拉严,里面厚厚的一沓纸,都是他为采访而准备的手稿。邬老主动打开了话匣子,从包里抽出那些手稿,一页一页地介绍着:“这是我最近写的《新时代进行曲》,还有这首《希望在中国》《中国阔步走》……怕你看不清楚,刚才在车上就想抄一份干净的……”
见邬老前,我们通过电话。他说自己现在每天能保证半天创作时间。
“您今年已经92岁了,为什么还这么努力地坚持创作?”我忍不住问。
没想到这个简单的问题,戳中了老人的泪点。从童年在抗日战争中度过,到青少年时期经历抗美援朝,他就把写歌词当成了自己的使命,想用歌声给人鼓劲。
说到动情处,老人红了眼睛,摆摆手说:“不能再讲了。”
当提到家乡的水蜜桃,邬老的状态又像是换了个人,眼睛一下子亮了,凑过来问:“这就是从宁波带来的水蜜桃吗?”像盼着糖的孩子。
后来才知道,邬老每年等着家乡寄水蜜桃,第一年因为路远,寄到沈阳烂了一半,他心疼了好几天。后来我们和邬老一起去逛市场,看到桃子,他还会忍不住问一句“是奉化的吗”……
也正是因为这些细节和牵挂,才有了《重回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首歌词里的乡愁。他所眷恋的,不只是奉化的一片桃林,更是他用一生守护的、脚下的这片土地。在老人的泪光与笑容之间,我仿佛也读懂了一种深沉的情感逻辑:因为亲历过苦难、见证过辉煌,才对为之奋斗终身的祖国爱得如此深沉。
采访结束后,我时常思绪万千。公文包里的手稿、誊抄时的认真、提到家乡水蜜桃时如孩童般闪亮的眼神、讲述战友时那无法继续的哽咽……那些感动的瞬间,要走到跟前,才感受得真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