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育兵
近日,哈尔滨市消防救援支队官方公众号发布的《关于2025年度双城大队公开招录消防文员总成绩及进行体检人员的公示》引发争议。公示中不仅考生18位完整身份证号未做任何脱敏处理,更有4名笔试成绩低于60分的考生入围体检,与此前招录公告中的“低于60分者不合格不予招录”规则直接冲突,其中公文处理岗位入围者笔试成绩仅38.4分。面对质疑,哈尔滨市消防救援支队通报承认“作风漂浮、责任缺失”,将深刻反思,纠正错误(11月4日大象新闻)。
这场风波,看似缘于程序上的疏漏,实则映照出部分公共部门在规则执行上随心所欲——将严肃的招录规则视同可随意捏弄的橡皮泥。此种行为,不仅践踏了程序正义,更刺痛了社会公平的底线。
笔试60分以下,可以入围吗?理论上,并非绝无可能。倘若招录公告事先明确“笔试为参考,综合面试定乾坤”,那么低分者凭借其他方面的能力逆袭,亦是一段佳话。但此次事件的要害,绝非分数高低本身,而在于权力对自定规则的公然背叛。公告白纸黑字写明“低于60分者不合格不予招录”,操作中却因合格人数不足,便“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另选不合格者入围。其性质,已非破格,而是出格,甚至是违规。
这是“权力任性”思维作祟。在某些执行者看来,规则是约束他人的,而非约束自己的。当规则于己不便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反思规则制定是否科学,也不是承担招录不足额的后果,而是利用解释权与执行权,让规则为我所用、因我而变。从信息公示的“疏忽”(未脱敏)到核心规则的“变通”(录低分),无不透露出一种对程序、对细节、对考生权利乃至对公众监督的漫不经心。这种思维惯性,是滋生“萝卜招聘”“量体定制”等乱象的温床。
招录工作,尤其是公共部门的招录,绝非简单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它是社会人才流动的枢纽,是青年才俊实现价值的阶梯,更是政府公信力的直观体现。其灵魂便是“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一旦规则的刚性被侵蚀,允许“特殊情况”和“灵活处理”大行其道,那么公众对公平的信仰便会随之崩塌。
对招录中的随心所欲行为必须零容忍。哈尔滨消防支队的“深刻反思”与“纠正错误”是第一步,但绝不能是最后一步;不仅要依纪依规处理责任人,更要从制度层面筑牢防火墙,强化招录过程的全链条公示,建立违规操作“一票否决”的问责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