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象山,秋高气爽,柑橘园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对于“红美人”柑橘种植户陆先生来说,这份丰收的期待背后,却常年悬着一颗因天气而焦虑的心。
“七八月怕高温日灼,十二月怕低温冻害,一场突然的暴雨,都可能让一年的辛苦打水漂。”陆先生的感慨,道出了众多“红美人”种植户的共同心声。这种被誉为“果中黄金”的精品水果,果肉细腻如凝脂,口感清甜似蜜糖,但它却异常娇贵,对气象条件的细微变化极为敏感。
象山作为“中国柑橘之乡”,其“红美人”产业已从传统农业升级为乡村共同富裕的“黄金引擎”。而这一切,深深植根于当地独特的海洋经济生态。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带来的水土,赋予了“红美人”绝佳的品质。但海洋气候的不确定性时刻威胁着产业的稳定发展,更让种植户们头疼的是,应对这些风险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而农业生产周期长、资金回笼慢等问题,在气象风险的叠加下更为突出。
如何将海洋经济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稳定动能?如何让金融服务精准对接特色农业?工行象山支行给出了创新答案——深度融合气象数据的“气象贷”成功落地。
这款产品的核心突破,在于构建了银政协同、山海互济的金融服务新模式。工行象山支行主动对接当地气象部门,引入其权威的农业赋分评估体系,将气候适宜性、灾害风险、品质认证等因素纳入量化评估,实现气象数据向信贷价值转化。在传统贷款的基础上,该行通过“一户一策”,为企业申请专属气象评估报告作为信贷审核辅助依据,让优质气象资源真正成为“融资加分项”。这不仅是对传统农业贷款模式的创新,更是蓝色金融从海洋养殖向山海联动延伸的关键一步。
依托这一权威体系,并结合田间地头采集的一手数据与历史灾害模型,工行象山支行对陆先生的橘园进行了全方位评估。仅用3个工作日,一笔低门槛、低利率的专项贷款便精准发放。陆先生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有了这笔钱,我就能马上施肥固棚了!”这不仅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更让“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模式,向“知天而作”的现代化、科学化经营转型。
“气象贷”的成功,绝非偶然。
此前,该行已成功推出海产养殖贷、渔船贷、养殖e贷等一系列精准化金融产品。这是工行象山支行践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海洋经济发展大局的主动作为。从更深层次看,该行打破思维定势,将蓝色金融理念从传统的海洋渔业、临港工业,创新性地延伸至受海洋气候影响的特色农业领域。这不仅有效破解了涉农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更探索出一条海洋经济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从海洋的波峰浪谷到山间的橘海飘香,未来,该行将持续深化银政合作,优化迭代“气象贷”产品模型,将这一创新模式从“红美人”产业拓展至更多特色农业领域,不断激活“山海联动”的海洋新质生产力,为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生态优美的共富画卷贡献工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