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笔的“AI转身”

记者 赵煜 见习记者 卢昕炎

通讯员 张阳松

在遥远的非洲大陆,关注北极航线直播,他是第一个实名点赞的网友;从海外转机来广州途中,他再次为“中欧北极快航”成功首航的反响积极发声;广交会开幕首日,他刚踏进展位,就与“粤会”小分队顺利“接头”……他,正是贝发集团董事长、被外界称为“亚洲笔王”的邱智铭。

昨天上午10点半,8.0展馆内人流渐密,记者遇见了刚刚赶到的邱智铭。他身着一件利落挺括的白衬衣,鼻梁上架着自家的主推新品——AI音频翻译眼镜。

“这款眼镜内置ChatGPT4.0和微软大模型,支持超过140种语言的实时翻译。外国客户说话时,手机端能即时转译为中文,系统还融入了外贸术语库,能规避关键条款的歧义,准确率高达98%。”邱智铭介绍。

环顾贝发展台,除了翻译眼镜外,还有智能手表、支架翻译器等。这些产品的核心功能都围绕着一个关键词:翻译。

对邱智铭而言,AI翻译并非突发奇想,而是源自他多年外贸实践中的观察与思考。“我们团队几乎人人能讲英语,但会小语种的凤毛麟角。去年我个人翻译费就花了2万多美元,整个公司一年翻译费用支出超过10万美元。语言不通让我们踩过不少坑、吃过不少亏。我们尚且如此,广大中小企业的困难只会更多。”

再看国内市场,放眼各个领域,遍地红海。如何破局、如何紧跟趋势,也是贝发无法回避的课题。

“现在是从经济增量时代转向存量时代的过渡期。要在存量中寻找新增长,就必须结合时代趋势进行创新。”他坦言,进入人工智能赛道,对贝发来说是“必选题”。

就这样,“AI+翻译”成了贝发跻身人工智能赛道的钥匙。贝发在今年春季广交会上带来的手机和桌面翻译机,半年内销往全球18个国家,帮助公司营收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交谈中,记者注意到,邱智铭所佩戴的眼镜没有镜片,只有一个镜框。原以为是他的搭配造型,没想到是一种“合理放手”——

“每个人的视力情况不同,有人正常,有人近视或老视,这些不该由我们来决定,应该交给消费者自己选择。”他笑着说,这只是一个开始,AI应用前景广阔。

采访进入尾声,邱智铭也透露了下一步落子何处:“我们将继续在国内打磨AI产品,同时瞄准迪拜、雅加达、圣保罗等城市,希望年底前快速复制推广AI场景的一站式服务。此外,我们将在年底推出数字交互AI机器人,在宁波开设体验首店,欢迎年轻人多多捧场!”

用“1”个AI撬动应用的“N”种可能,这是甬企的洞见,更是宁波外贸人的智慧。

从以往仅参加广交会第二期和第三期到如今初次参加第一期机电展,贝发是宁波制造积极拥抱数智化浪潮、加快转型升级的一个生动缩影。

前三季度,宁波出口机电产品4306.2亿元,同比增长8.1%,占同期全市出口额的58.2%。从出口商品看,宁波加速向“质优”迈进,“新”“智”商品逐步成为外贸增长新引擎。

深耕、创新、超越,无数个突破背后是甬企的永不止步与生生不息。

本届广交会上,宁波一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亮相,占到了宁波参展企业总数的近一半。

2025-10-16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40384.html 1 3 一支笔的“AI转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