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招兵买马”

这届企业开始“卷”房了

盛威提供的精装公寓。(受访者供图)

记者 李睿清 实习生 叶霖

金九银十,正是招聘最热时。为了“招兵买马”,企业可谓各出奇招——不同于以往下午茶、过节礼、团建出游等福利,这届企业开始“卷”房了。

今年9月,京东在北京总部自建的JD YOUNG公寓投入使用,实习生可免费拎包入住;8月,OPPO企业相关负责人在微博发文称,公司在即将搬入的新工业园旁自建近5000套海景公寓;7月,小米建设的青年公寓在北京和南京上线,每月1999元的价格是周边房屋租金的4折至5折……

在宁波,“卷”房也成为不少企业的标配。海天集团、方太集团、舜宇集团等企业纷纷下场——多种房型任选、生活设施齐全、配套服务完善,每月租金则从免费到几百元不等……

为何这届企业开始“卷”房?年轻人又为何愿意买账?

1

求职者:住房是安身“刚需”

通勤时间1小时内、房子性价比高、安全有保障、能满足餐饮娱乐需求……虽然还没毕业,但浙江万里学院的大四学生陈星彤已经勾勒了未来的工作生活图景。

于她而言,生活成本是影响未来就业去向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线城市房租太贵,影响生活幸福度,我不太考虑。但如果企业愿意提供住房,那就另当别论。”陈星彤说。

就读于宁波财经学院的周荣耀同样将住房看作就业考察项之一。“能提供免费或低价住房的企业,对我来说很有吸引力。”他说,此前他曾在杭州实习过一段时间,无奈房租通勤难两全,最终只好放弃。

两名“00后”的选择并非个例。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显示,89%的受访毕业生表示,当地对住房的支持情况会影响自己未来的就业选择,其中,30%的受访毕业生表示,这是决定性因素。

对于这一现象,宁波杰博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产品经理李术其感受颇深。“求职者第一个问薪资,第二个就是问吃住。”他说,80%到90%的求职者希望企业能解决住宿问题,技能人才和应届毕业生尤为重视,而这两类人群恰好是宁波企业发展的“刚需”。

串串房、押一付三、中介爆雷……青年人才对住房的诉求,本质上源于这些痛点。提供安全、可靠、稳定的生活保障,已成为企业引才的关键砝码,坐落于北仑的海天集团便是如此。

房租每月最高900元,空调、油烟机、洗衣房等一应俱全,生活区周边设有餐饮街和文体中心,前往办公区只需乘班车10分钟……企业董事长秘书郑颖介绍,为了吸引人才,企业自建“海天新村”,“目前我们能为六七千名员工提供住宿保障,这是我们的招聘核心竞争力之一”。

今年26岁的陈煜濛正是因此选择入职海天集团。回忆起此前的两段租房经历,她要么每天忍受3小时的通勤,要么看着房租“吞掉”三分之一的工资。“现在上下班近了,经济负担轻了,我还实现了‘猫狗双全’,别提多幸福了。”她说。

2

企业:降成本增效能

如果说人才吸引力是住房保障为企业带来的显性优势,那么降本增效则是该举措带来的隐形“福利”。

李术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宁波招聘同一岗位,不提供住宿的企业需开出8000元月薪才有吸引力;而住宿条件较好的话,企业开出6000元月薪就能招到人。即便企业每月为员工承担1500元的租金,也能省下500元用人成本,如果员工合住,节省的成本更可观。

用人成本降低,还体现在员工留存率上。毕业两年内免费居住,超过时间每月仅需四五百元住宿费;楼内设有健身房、阅览室,公司定期组织瑜伽、健身课程;楼下设有超市、餐馆,员工可凭工牌刷卡购物……在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善的服务为青年职工构建了一个生活交友圈。

企业HRBP王容容介绍,公司在职员工大多数为新宁波人,近年来新招引的应届毕业生更是以外地人才居多。“离开家庭,只身来到陌生的城市,最需要的就是陪伴。集体居住的公寓能帮他们快速组建生活圈、建立归属感,大大降低了人员流失率。”她说。

对于这一点,陈煜濛深有同感。“我现在的朋友不少是进入企业后认识的,其中很多人跟我一起住在公寓。”她说,刚入职时还有些担心,但在朋友的陪伴下,她迅速适应了职场身份,“白天工作有人搭伙,下班还能一起出来玩,遇到烦恼也有人倾诉,我很喜欢现在的生活”。

此外,精心设计的住房层级更能激发员工的内生动力。在盛威国际控股(中国)有限公司,各类不同房型是企业给员工实打实的奖励——新入职的员工可入住两三个人一间的宿舍;骨干及核心成员能拎包入住精装公寓;集团高管可享受独栋别墅。“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阶梯式’激励既能让员工树立明确的目标,又能有效带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生活动力。”盛威HR余晓芬说。

去年6月,汤雯霓成为盛威核心骨干并顺利搬入了精装公寓。她说,入职时,她就立下目标,如今目标实现了,更让她有了继续努力的信心,“能感受到公司对人才的尊重,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我很幸运”。

3

中小企业如何破局?

人才招引占优,用人成本降低……如今,“卷”房的好处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甬企看见。打开智联招聘等平台,在宁波区域搜索“包住”二字,跳出的搜索结果多达50页。然而,对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而言,自行建设或承担住房成本难度极高,在人才争夺战中压力倍增。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如何让中小微企业也能顺利“招兵买马”?在李术其看来,向产业园、工业园借力不失为一条出路。“一些园区内设有宿舍、食堂等基础设施,中小微企业在选址落户时,可以多关注这些服务,为人员招引增添砝码。”

事实上,宁波越来越多的产业园、工业园开始为园内企业提供相应保障。今年初,海曙望春工业园区云熙里保租房项目正式落地,为园区企业职工提供1897套精装房源;在前湾新区,总规划超200万平方米的租赁社区,可容纳超10万名产业工人;北仑区打造青创大厦租赁住房工程,集居住、办公、商业、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可供应租赁住房738套……

无论是大厂“筑巢引凤”的自主福利,还是产业园合力构建的保障性安居社区,都精准回应了人才“安居乐业”的核心愿景。

2025-10-13 为了“招兵买马”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39916.html 1 3 这届企业开始“卷”房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