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已近桃花源:丰子恺传》

作者【澳】白杰明 译者 贺宏亮 出版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日期 2025年4月

20世纪70年代,白杰明留学中国期间,探寻漫画艺术的传承和20世纪“后文人画”,他的目光渐渐聚焦于丰子恺身上。

丰子恺的艺术创作大致分为四个部分:画古诗、画儿童、画社会、画生灵。丰子恺和林语堂、周作人等人想要探寻的“趣味”之路前途迷茫,他转而成了“儿童崇拜者”。他说:“人的生活大半是由兴味维持的,儿童的生活则完全以兴味为原动力。”我阅览丰子恺的儿童漫画,常被他的慈父情怀打动,小孩偷穿大人的衣服,小孩伸手要摘月亮,小孩做游戏娶媳妇儿……童趣盎然。本书揭开了温馨背后的悲怆心理,那是一种对童年远去的无奈,对质朴自然的旧时光的缅怀,那是丰子恺在散文里曾感慨的,“憧憬于你们的生活的我,痴心要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然这真不过像‘蜘蛛网落花’,略微保留一点春的痕迹而已。”

丰子恺对人生失望,对生活苦闷。我们可以发现,丰子恺画社会的作品僵硬呆板,尤其是他后期的画作很多是应付之作,这是他避世心理的投射。幸好还有《护生画集》。这本画集每隔十年续绘一集,每集增加十幅画与诗,延续了他对人生的悲悯和省思。这颗温柔、宽恕的心,正是丰子恺艺术的永恒内核。

中国的“漫画”一词,虽然不是起源于丰子恺,但从丰子恺起,漫画成为正式的艺术表现形式。追溯丰子恺漫画风格的形成,其中有西洋印象派画风的熏染,更有日本漫画家竹久梦二的影响,而起根本作用的依然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的闲适气息。丰子恺曾解释:“漫,随意也。”只是啊,世上最难“随”的,恰恰就是“意”。

(推荐书友:林颐)

2025-08-18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31206.html 1 3 《此生已近桃花源:丰子恺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