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差评给诅咒:这样的服务态度不可有

潘玉毅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福建泉州一家餐饮店老板,多次在外卖平台以“会得癌”回怼顾客的差评。甚至,该网友遭到电话威胁,要求删除差评。此事引发网络热议(8月10日上游新闻)。

有个词语叫“众口难调”,有人喜辣,有人忌辣,有人喜欢甜食……吃饭的人多了,菜肴很难适合每个人的口味,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面对不合口的食物,顾客发几句牢骚,或者在外卖平台上给予差评,实属正常。店家不该以此诅咒消费者患癌。

开门做生意,服务是第一位的,除了好的服务,好的商品品质同样重要。事实上,好评与差评往往由此而来。俗话说“和气生财”,对商家来说,有好评固然可喜,但收到差评也没必要发怒,甚至疑神疑鬼,总觉得给差评的人存心跟自己过不去。

其实,不是所有提意见的都是敌人。很多时候,我们提意见不是为了搞垮一个人、一家店,而是希望能够督促其改进。否则,这次咸得没法下咽,下次依然齁得吓人,遭罪的只能是顾客的味蕾和商家的口碑。像新闻中被店家施加诅咒“魔法”的消费者,其评论是“煎蛋没味”“饺子好咸”,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用词并不苛刻。关于食物的讨论应当就事论事,事实上,有的煎蛋就是不放盐的,商家完全可以有理有据地回答,而不是着急上火,上升到人身攻击,诅咒给差评的人。

目光长远的商家在面对顾客的反馈时,应当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提升自己的服务与口碑。比如,顾客说饺子咸了,那么就让厨师留意盐是否放多了,而不是所有的批评一律不接受,甚至说别人是恶意的。仿佛只要给人戴上“虚假评价”“恶意评价”的帽子,自己的行为就是正义的了,这显然是不对的。恶不恶意,得有依据,不能靠自己揣测。

顾客有对一道菜做出评价的权利,如果“差评”给不得,那么平台设置评论的意义又在哪里?一味地夸赞、给五星好评,那用户评论的体系与规则岂非形同虚设?当然,顾客也应约束自己,凡事从实际出发,不能为差评而差评,更不能为牟利而给差评。

对于这样的争议,平台方也应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履行好监管义务,不能偏听偏信。对差评置之不理或罔顾实际情况,事事以顾客评价为准,都是对消费者或商家的不公平。而要甄别评论是否为恶意,可以针对差评集中的商家,以试吃反馈的形式,给出第三方评价,也可以让网友加入评审流程,减少误判风险。

2025-08-13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30519.html 1 3 得差评给诅咒:这样的服务态度不可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