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政绩冲动”碾碎民生期待

徐根凯

据广西纪检监察网消息,日前,广西公开通报2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其中包括: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作为贫困县,未经科学论证,脱离县情实际,斥资2230万元上马“水秀”“灯会”旅游项目,半年后便因入不敷出停摆,致使国家利益受损,当地群众反映强烈。

脱离县情的文旅“闹剧”,劳民伤财,教训深刻。此类事件并非个例。

比如,在山西清徐县耗资5.9亿元的水系工程,1305万元花在北方广场的仿真椰子树与银色莲花雕塑上;湖南衡州监狱1458万元的文化软装项目,沦为华而不实的摆设;河南鲁山耗资715万元的牛郎织女雕塑经核算仅值207万元,价格虚高背后藏着围标串标猫腻……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干部将“形象工程”当作仕途跳板,把“政绩工程”视为晋升筹码,用百姓血汗钱堆砌虚假繁荣。

发展旅游无可厚非,但把“网红打卡”当流量密码,暴露的是对文旅产业发展规律的严重误判。在富川县的案例中,即便想通过发展文旅项目脱贫,也应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循序渐进,而非盲目复制大城市的灯光秀模式。更多类似项目证明,脱离实际的“跨越式发展”必将沦为笑柄,消耗地方财政元气,背离群众真切期盼。

这些项目之所以能一路绿灯,根源在于某些地方领导扭曲的政绩观。《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要从重处分。富川县委原书记陈华、清徐县委原书记王剑峰等人被开除党籍和公职,正是对这条铁律的践行。从2230万元到5.9亿元,数字背后是惊人的资源浪费,其荒唐之处在于,地方决策者宁愿为虚幻的“城市名片”砸钱,也不愿将资金用在教育、医疗等民生实事上。更值得警惕的是,许多“形象工程”背后隐藏着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必须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

向“政绩冲动”开刀,需要多管齐下。既要完善决策机制,让项目论证经得起专业审视和历史检验;也应强化监督问责,让拍脑袋决策者付出应有代价。党员干部须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把为民办事作为最重要的政绩,用实打实的民生温度替代虚浮的工程亮度。

无论是旅游开发,还是城市景观改造,必须守住“为民造福”的初心。当然,反对“形象工程”并非否定发展,而是说应摒弃急功近利的短视思维,杜绝“水秀变水锈”“灯会成灯灰”的闹剧,把每一分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真正赢得百姓的好口碑。

2025-08-13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30515.html 1 3 莫让“政绩冲动”碾碎民生期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