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荣
“老黄!西瓜来咯——快歇口气!”前日上午,海曙区秀水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工地,热浪翻腾,钢筋在阳光下泛着刺眼的白光。58岁的黄连伸从脚手架上下来,安全帽带子在他的脖颈上勒出深红的印记。他接过工友递来的西瓜,大口咬下,汁水顺着嘴角滑落。“这瓜真甜,解暑!”他边吃边赞叹道。同时,工人们的心声已被认真记录(8月7日《宁波日报》民生版)。
从分发“清凉礼包”到倾听工人心声,从物质层面的守护到精神层面的守护,宁波让“城市超人”感受到城市的温暖。听懂“城市超人”的心声,关怀才能更好地抵达心底。
工人的心声其实很简单,要求并不高,无非是技能提升、身心健康、家庭支持、文化滋养等。他们渴望拥有这些,却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出于承担家庭责任的顾虑,在消费方面显得格外谨慎。因此,工人的心声里藏着提升生活质量的渴求。
“城市超人”为城市作出了很大贡献,给予他们尊重与关心相当必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守护“城市超人”,也是在守护城市的建设者,是一种感恩与反哺的表达方式。倾听工人的心声,是精准守护的前提,也是衡量城市文明的刻度。过去,不少关怀行动常陷入“想当然”的误区:送的并不是工人最需要的,有时甚至让工人颇为尴尬。在倾听工人的心声之后,守护行动的升级版会对应工人的具体诉求。“按需定制”的守护,比一般的慰问更显贴心、更慰人心。
选择一个时机,俯下身来,倾听工人的心声,记录他们的难处和心愿,再传递给更多人,集聚社会力量帮助解决,能让城市的温暖,以更贴心的方式送到工人的心坎上。
(欢迎投稿,来稿请发民生邮箱18716846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