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王佳辉 通讯员 李嘉伟 周梦璐 金贤芳
近日的一个上午,9点刚过,“00后”青年金潇川就已经在他的慈城木工工作室内忙碌起来。他仔细整理木料,调试工具,为晚上江北区青年夜校的木工课做准备。“给初学者上课,锯子、凿子必须选圆角、钝刃的款式。”他一边打磨着手中的木料,一边笑着解释,“要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金潇川和木工的缘分,始于宁波技师学院求学时期。那时他学的是模具专业,却“总觉得少了点兴趣驱动”。2017年,学校组建世界技能大赛集训队,他立刻报了名。“一来是从小就爱捣鼓木工,家里的旧木凳都是我拆了又装的。二来也想换个赛道,避开模具专业的激烈竞争。”他说。
他选择挑战的是世界技能大赛的精细木工项目。该项目要求极高,选手需要完成复杂形态的赛题,包括解读和绘制加工图纸、进行图纸放样、精准测量、精细切割木料、制作多种榫卯接头、拼接部件、表面处理和安装工件等。
选择了新赛道,意味着从零开始的艰苦付出,为期两年的集训对金潇川来说充满挑战。从学着握锯子到精准把控榫卯间隙,金潇川每天从早上7点半练到晚上9点,手上磨出的水泡数不胜数,最终凝结成一层厚厚的老茧。
这份汗水最终浇灌出丰硕的成果:求学期间,他接连斩获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浙江省和宁波市选拔赛精细木工项目双冠军、第一届宁波技能大赛精细木工项目学生组冠军等荣誉。
在众多参赛经历中,“思创营造—2019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传统木作竞赛”尤其令他难忘。“考官随机挑选了些保国寺已朽坏的门窗让我们修复。我们抽中了一个很难修复的窗户。”金潇川回忆道,他们没有气馁,决定挑战用技术复刻一扇千年前的保国寺窗户,“经过一周时间,我们最终夺得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
回顾这段成长历程,金潇川感慨良多:“从求学时的技能竞赛补贴,到返乡创业时的场地协调,再到如今青年夜校课程的邀请……我的成长历程离不开老师和亲友的一路关注与支持。”家乡的扶持就像精准咬合的榫卯,稳稳托住了他逐梦的脚步。
怀着这份感恩,2021年毕业后,金潇川前往上海实习,参与青少年木工课程研发。次年,他带着经验与思考回到宁波,创办了“岭川木艺”品牌。
“一开始接些橱柜定制的活儿,后来发现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能接触传统手艺,就慢慢转向木工兴趣教学了。”金潇川说,他的木工课颇受欢迎,“孩子们在打磨木料时能够沉下心来,有效锻炼专注力和动手能力”。
如今,金潇川活跃在宁波多个角落:在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课上,他教孩子们用木片拼搭小书架;在今年刚开班的江北区第二期青年夜校里,他手把手指导学员制作榫卯灯笼……
“很多人觉得木工是‘力气活’,其实并不完全对。”金潇川补充说,“如果课程以放松和创造为目的,体力就不是门槛,有许多女性也纷纷参加我的木工课程。”在他看来,亲手做出一件作品是最好的解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