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间力量为帆,驶向全民阅读之海

——宁波“无界书香之城”是怎么炼就的?

4月20日,天行书友会“走读大运河”活动。(受访者供图)

4月19日,“潮甬领读·同心领读”第12期读书会活动。(受访者供图)

宁波少年儿童图书馆内的阅读者。 (徐诚 摄)

“书海奇遇——天一阁晒书大会”现场。(徐诚 摄)

宁波图书馆福庆馆内阅读一景。(徐诚 摄)

四月的宁波,春风裹挟着书香拂过三江口。宁波自去年创新推出“我陪孩子读经典”全民阅读品牌以来,今年迭代升级为2.0版,以经典育美好、以文化润人心,通过数字化、场景化、国际化的创新手段,打造一场覆盖全龄段、贯穿全年的阅读盛宴。天一阁的飞檐下,孩子们捧着绘本席地而坐;地铁车厢里,青年们沉浸于“阅读快闪”的静默时光;乡村文化礼堂中,古稀老人用方言吟诵经典……

这座“书藏古今”的城市,正以一场场全民共读的盛景,诠释着“阅读即生活”的深层内涵。宁波以立法先行之姿,构建起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阅读生态,全市近千个民间阅读组织,如同闪闪繁星,点亮城市的文化天空。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们走进宁波的阅读组织,探寻其如何以空间拓展、形式焕新和群体共融,构筑起一座“无界书香之城”。

周晓思 文

1

阅读空间拓展:深入乡村、商圈与职场

当阅读空间从图书馆的穹顶下“出走”,渗入乡村老宅的屋檐下、商业广场的瓷器店内、企业会议室的玻璃幕墙旁,一场关于文化触角的“毛细血管革命”正在宁波悄然发生。

在慈溪市横河镇彭桥村农家书屋,历史学者方向明与村民围坐共读《烽火热土》,书页与窗外的稻田在蝉鸣中叠成双重年轮;周巷镇万安庄村的夏夜,沈家萍老师举着手电筒,带孩子们在《肉桂色铺子》的奇幻故事里寻找萤火虫;在附海镇花塘村的绘本课上,悠悠老师翻开《它们一定是饿了》,书中小动物们焦急寻找食物的画面引得孩子们咯咯直笑。

这是慈溪稻读公社“悦读四季”项目的寻常剪影。“稻读公社”取自“稻可果腹,读亦润身”。自2022年起,这支深耕乡村的阅读队伍带着“全季阅读、全景走读、全网领读、全域耕读”四把钥匙,走进慈溪18个乡镇(街道),解锁了36场农家书屋活动、100场乡村文化礼堂共读,搭建起群众“自洽式”的阅读普及新路径,助推乡村阅读迈入快车道。

2023年,这个“泥土里长出来的项目”入选中宣部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农家书屋创新示范案例,见证着阅读如何成为“精神共富”的活水。

而150公里外的宁海西子国际广场内,另一种空间实验正在颠覆人们的认知。“悦器读书会”所在的空间,本身是一家展览售卖瓷器的店铺,在这里,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与明代大儒方孝孺的《逊志斋集》并排陈列。这个2021年由宁海县图书馆“拾获”的阅读组织,每周五晚上聚集着主妇、茶商、教师、店员等书友,他们在茶盏叮咚中共读,把读书笔记晒进“看宁海”客户端的交互平台“书友圈”里,分享参与感受和读书感想。

阅读的星火同样在民营企业内燎原。如何让阅读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读书人俱乐部理事长严国平一直在思考。这个2009年成立的阅读组织,从初创起,成员身份就带有企业基因。2024年,读书人俱乐部启动“百人百基百业”工程,将百家企业的会议室变为书房,让民宿、茶室化身为文化驿站。“阅读不是风花雪月,而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严国平说。

这类“毛细血管”式的阅读跨界空间,或许没有城市书房的恢宏,却像蒲公英种子般完成着更隐秘而重要的使命——在乡村,它们是抵抗文化荒漠的蓄水池;在城市,它们是治愈精神碎片化的黏合剂;而当二者在“云端”通过直播、共读打卡联结时,一个立体的全民阅读生态系统已然成型。

2

阅读形式焕新:从文本到多维的生命对话

宁波的阅读组织正将书本化为可触摸的时空。正如天行书友会在《风雨健行30年》册子中所写:“书不是用来供奉的,是要在行走中焐热的。”知识不应是博物馆的展品,而是流动的生命体验。

在锈迹斑斑的杭钢高炉下,70名书友手持《大运河》,朗读声与钢铁回响共振。这是4月20日天行书友会“走读大运河”活动中的一幕——在杭州钢铁厂遗址的工业风景中,书页上的文字与铁轨的岁月纹路交织。参与者王女士触摸着冰凉的钢架感慨:“原来《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旋律,真的能从钢铁缝隙里渗出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中国文人铭记在心的读书古训。为遵循这一传统,天行书友会倡导“开门读书”,组织书友们走出书斋,到田野山村去读“无字之书”。

作为宁波成立历史最久的阅读组织,2016年,天行书友会开展第一期“书香宁波 人文之旅——带着一本书去旅行”活动,书友每人带一本《那些美丽的村庄》,由书作者樵夫作“导游”,带着大家前往奉化的常照村和岩头村。

书越读越多,路越走越远,宁海许家山村、慈溪方家河头村、舟山新建村、金华诸葛八卦村、杭州桐庐环溪村……“天行”足迹遍布宁波及周边的山山水水。

天行书友会创始人之一、会长黄朝洋说,“读书+行走”模式,是一面鲜艳之旗,当年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曾被编入《宁波年鉴》。

这支队伍30年发起300余次文化之旅,吸引超2.8万人次参与,其开创的“带一本书去旅行”模式,早已被全国百余家读书会效仿。天行书友会的微信公众号在宁波文化圈也有一定的知名度,这里除了发布书友会活动讯息以外,还推送会员们的读书随笔,2024年共推送184期,平均两天一更。

当阅读的边界继续拓展,象山县将经典搬进了中国海影城的民国街景。12岁的奚语宸蜷缩在“渣滓洞”铁窗下,母亲扮演的江姐轻抚她枯黄的发梢,孩子脱口而出的不是剧本台词,而是《红岩》原文:“娘,他们为什么要把我们关在黑屋子里?”这场《红岩》沉浸式演读,让孩子和家长在亲身演绎中感受历史。

2024年,象山县举办了50余场这样的“情景演读”活动,是象山“见海·伴读——我陪孩子读经典”系列活动之一,家长和孩子参与热情高涨。这种新颖的形式让经典“活”了起来,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化作动人的故事,如明灯般照亮孩子成长路,使他们不仅掌握诵读技巧,更学会思考,激发爱国情怀与责任感。

这些创新实践证明,阅读不仅是对知识的获取,更可以是一场跨越时空的体验。宁波的阅读组织正以多元形式打破阅读的边界,将单向的知识接收转变为多维的生命对话,让文字真正“活”在人们的生活里,完成了阅读从信息获取到生命滋养的本质跃升。

3

阅读人群扩面:当书籍照亮普通人的生活

在宁波的阅读版图上,一场静默的变革正在发生——书籍不再是知识分子的专属,而是成为照亮普通人精神世界的明灯。

4月19日中午,在北仑区大碶街道灵峰工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走廊尽头,陈利娟蹲在地上清点书籍,《工匠之歌》封面上桥吊司机竺士杰的人像仿佛被穿过窗棂的阳光镀上了一层金边。陈利娟,这位初中辍学、曾蜷缩在服装厂角落里用手机听书的来自河南的女工,屡次在写作比赛中获奖,还获得2023年全国总工会玫瑰书香·阅读学习成才女职工殊荣。此刻,她将一摞摞新书整理上桌——两小时后,30名产业工人将聚集于此,讨论书中“大国工匠”的成长密码。

当天的读书会议程丰富:邀请了《工匠之歌》作者彭素虹分享创作心得,现场播放了提前录制的竺士杰对职工读友的寄语,还发布了2025年“书香同行”阅读书单,颁发“书香同行阅读推广大使”证书,其中5位是普通职工,5位是各行业榜样。

4月19日活动现场,一线工人陈敏江攥着证书的手微微发抖——这位内向的车间物料员刚获评“书香同行阅读推广大使”,他说:“我相信人是经验的产物,只要自己一直在行动和思考,就一定会有所改变。”另一位是宝妈闫晓斐,之前当过服务员和食堂帮厨,参加读书会贯穿了她从怀孕到孩子一岁的全过程。读书会结束后,她迫不及待地在朋友圈发出千余字的感言:“有幸拿到‘阅读推广大使’的聘书,突然有了一种使命感。我本是一个思想闭塞、自卑的农村女孩,阅读带给我不一样的阅历和宽广的精神世界。”

“流水线同样需要诗和远方。产业工人阅读的特征,就是需要人带领。”陈利娟坦言,“对‘阅读推广大使’的要求只有一个,不用推广得特别远,给周边的亲友同事推广好就行。”她的阅读版图正在不断扩张:2022年发起的“潮甬领读”读书会,去年52期活动吸引超1800人次参与;2025年新增“同心领读”计划,要把读书会送进大碶街道的每个社区。

九龙湖畔,“萤火之光读书社”则以更自由的姿态汇聚着176名读者,书社成员来自各行各业,学历从小学到博士不等。作为一个永久免会费制的公益读书组织,入社几乎没门槛:喜欢阅读和即将喜欢阅读。

阅读正在重塑普通人的生命轨迹。“加入书社后,很多人说我有书香气了。有一次去镇海中学门口接孩子放学,有学生过来向我鞠躬,认真地喊了一声:‘老师,好!’我也认真地回复了那位学生:‘小朋友,好!’”几十年从事餐饮业的王吕丽分享道。“以前家里连书柜都没有,这次新房子装修,特意打造了一间书房,现在整面墙都是我的‘精神货架’。”自由职业者夏月娥凝视定制书柜的眼神,像极了主厨审视珍藏的调料罐。

这些故事折射出宁波阅读推广的独特路径:不是居高临下的文化施舍,而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在书籍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正如萤火之光读书社创始人之一的吴鲁言所说:“阅读应该是自由的,我们不强求每个会员必须读什么书,也不规定每个会员必须发言,我们只希望每个人都能在阅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成长。”

读书是“积跬步以至千里”的过程,就像“萤火之光”这个名字,萤火再微小,也能在黑暗中发出光亮,照亮前行的路。

在这里,书籍成为最平等的媒介,打破了职业、学历、阶层的界限,让产业工人、家庭主妇、小店主与专家学者在同一盏灯下对话,每个普通人都是文化破壁的持灯者。当阅读突破社会阶层的隐性壁垒,这座城市便拥有了最动人的文化风景——不是高墙里的精英沙龙,而是流动在市井街巷的文明之光。

4

向未来:文脉为锚,民间力量为帆

从天一阁藏书楼到现代城市书房,从《三字经》的童声诵读到AI时代的深度阅读,宁波用千年文脉为锚,以民间力量为帆,驶向全民阅读之海。这里的每一场读书会、每一次走读、每一本漂流书,都是文明基因的重组实验,都在编织一张连接过去与未来、个体与社会的文化网络。

宁波的阅读生态亦如奔涌之江,既承载着传统之舟,又激荡着创新浪花。当书香成为城市呼吸的节拍,阅读便不再是简单的行为,而是一种浸润灵魂的生活方式——这或许正是宁波献给时代的最美答案。

2025-04-23 ——宁波“无界书香之城”是怎么炼就的?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10373.html 1 3 以民间力量为帆,驶向全民阅读之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