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散文名家傅菲新作《雨中山果落》日前出版发行,人民文学出版社以《如何有效去“班味”?别急,你只需要加一点“山味”》一文,在网络平台上推介此书。“山味”一词,清新脱俗,别开生面。待翻开这本厚重的生态之作,细细品味之下,自然雨露、漫漫星辰、田园野趣,混杂着浓郁的山林气息,扑面而来。
全书分为四辑,“声闻于野”记录鸟兽,“林籁泉韵”记录河流湖泊,“南有嘉鱼”描写鱼虾,“自牧归荑”描写山中生活。作者曾在荣华山、大茅山等地长期客居,进行山野调查。在作者眼中,山中草木、河中游鱼、林间飞鸟,有名字,有性格,遵循着自然生态法则,是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全书摒弃了华丽辞藻和繁复描写,却于平淡中见真醇。“鹭鸟以白雪为墨,在河水上空写诗。它是南方的鲜衣怒马,是杨柳岸的明月。”山味,离不开诗味,山味,是飞鸟、游鱼、走兽、草木们共同酿就的好味道。若以佳肴作喻,本书是将山野之精以温火慢炖成一碗羹汤,若有似无的清香,在细品之后,有无穷的甘美萦绕于舌尖。
作者的文字不乏理趣。山林不仅生长草木,还生长哲思,事实上,大自然蕴含着人世间的一切隐喻。当自然理趣和傅菲的生态观相融,就有了空灵如水如星如月的文字:“河是世间最轻的马车,只载得动月色;河也是世间最重的马车,载着遗忘,载着星辰,载着天上所有的雨水。”作者极力以客观视角陈述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但在字里行间,仍然流露出诗意情怀。山味,亦是理趣之味。
作者书写自然,是建立在尊重自然基础上的。尊重自然,呼吁以“自然道德”共建、维护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尊重自然,还体现在以旁观者的冷静心态观察,绝少进行干预。各种生物构成食物链完整的闭环,大自然因此生生不息,繁荣壮美。
(推荐书友:刘开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