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的起源,学界一直众说纷纭。作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对多种起源假说进行了详细梳理。
端午的习俗丰富多样,且地域特色鲜明。包粽子是最为人熟知的端午习俗,不同地区的粽子在形状、口味上各具特色。北方多为四角粽,以红枣、豆沙为馅料,口味偏甜;南方则有三角粽、枕头粽等,馅料多样,有咸肉、蛋黄等,口味偏咸。这种地域差异不仅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多样性,也反映了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生活方式。端午的另一重要习俗是赛龙舟,最初可能是一种祭祀活动,后来逐渐演变为具有竞技性质的民俗活动。“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在古人的端午生活中,还有饮雄黄酒这一独特习俗。在端午这天,人们会饮用少量雄黄酒,还会用雄黄酒在孩童的额头画一个“王”字,寓意驱邪避灾、保佑孩童平安健康。那一抹雄黄的印记,承载着长辈对晚辈浓浓的关爱。书中还介绍了挂艾草、佩香囊等习俗,这些习俗都蕴含着祈福安康的美好寓意。
端午不仅仅是系列习俗的集合,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屈原投江所代表的爱国精神,成为端午文化中家国情怀的重要体现。佩香囊、饮雄黄酒等习俗,则体现了古人对生命健康的关注,蕴含着朴素的人文精神。端午与自然节气紧密相连,体现了中华民族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端午时节,万物蓬勃生长,人们举行各种活动,也是对自然规律的一种尊重与回应。
此书以丰富翔实的内容、生动有趣的叙述,全方位地展现了端午这一传统节日的魅力。(推荐书友:汪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