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是中国神话中极具特色的人物形象,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登顶全球动画电影榜,这位少年不仅深受孩童们的喜爱,也让无数成年人为之倾倒。周楞伽的小说《哪吒》是一部经典神话作品,该书脱胎于《封神演义》与《西游记》两部小说,作者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超前的现代性思考和幽默风趣的文笔,呈现了一出出光怪陆离、别开生面的悲喜剧,塑造出一个“智勇双全、正直善良、疾恶如仇、锄强扶弱”的少年英雄形象,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品读哪吒形象的视角。
从最早的文学故事到现代动画影视作品,哪吒的形象不断发生着改变,不断被文艺创作者注入与时俱进的深层意义。在《哪吒》一书中,作者保留了《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哪吒降世”“哪吒闹海”“三打龙王”等经典桥段,创造性地融入了“哪吒战悟空”“智斗魔家四将”等情节,用精妙的笔法和丰富的想象拓展了故事内容,以多元的意象展现情景的变化,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哪吒的故事更是一面镜子,照出人性的复杂。哪吒从小魔童成长为大英雄,并不是一路顺遂的,他吃过败仗,也曾被妖法迷惑,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长历程。作者的构思是巧妙的,石矶娘娘、魔家四将等诸多配角,不再是一黑到底的反面形象,而是各自具有独特的性格和动机。石矶娘娘在哪吒遭遇逆境时,对他的悲悯与理解,令人心生温暖。哪吒和配角之间的关系,并不能简单地用善恶对立来归纳。结尾部分,在哪吒做出自己的命运选择时,作者留下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你会如何选择?”
作者在书中写道:“若苍天无眼,我便做那道裂痕。”这句话里蕴含着永不妥协的叛逆精神。其实,每个人心中都应该住一个哪吒。
(推荐书友:李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