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践行“雷锋精神” 也要“讲气质”

徐剑锋

昨日,海曙区西门街道在海曙公园组织开展了“3·5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月”活动,志愿者在现场摆起了公益盲盒、口腔检查等多个公益摊位(3月2日《宁波日报》民生版)。

一个志愿者,就是一个“活雷锋”;千百个志愿者,就是千百个“活雷锋”。今天的宁波,一个个志愿者用一桩桩善举好事、一次次义工服务,实践着、传承着、升华着志愿精神,这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城市文明新风尚。

这几年,我市志愿服务事业步入了“快车道”。在志愿服务进入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新阶段,如何进一步契合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新课题。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今天的志愿服务,理当紧跟时代的节拍,紧扣社会需求的主题,不仅要常态化、多样化,而且应倡导“私人定制”“量身定制”,从而不断提高公众对志愿服务的认同感和可信度。

志愿服务的新常态下,新的目标追求就是要“讲气质”。这起码对应着两个层面:一方面是“接地气”,最基本的一条原则是,被服务者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们什么,而不是我们给他们什么,他们就必须接受什么;另一方面是有质量,不能仅仅满足于理发、磨刀等“传统科目”,而应契合社会热点、群众关注点,提供更高品质、更为专业的服务科目。只有不断整合服务资源、对称供需信息,并借助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合作,才能让志愿服务在“人人可为、处处可为、时时可为”中变得越来越规范和高效。

一言以蔽之,践行志愿精神“永远在路上”,除了要满腔热情外,还应理性作为、专业有为,从而让学雷锋活动常做常新。这是新的历史使命赋予志愿服务工作的新内涵、新要求。

(欢迎投稿,来稿请发民生邮箱1871684667@qq.com)

2025-03-03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01625.html 1 3 志愿服务践行“雷锋精神” 也要“讲气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