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势而进

卢文华

2024年,宁波GDP达到18147.7亿元。近段时间,宁波经济发展“成绩单”在朋友圈刷屏,为广大市民津津乐道。

统计显示,宁波经济总量从1000亿元到5000亿元用时12年,从5000亿元到10000亿元用时7年,如今已迈上18000亿元大关。宁波的经济发展,宛如静水深流,虽不显山露水,却蕴藏着惊人的力量,这就是一种“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借助宁波独特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开放优势,准确把握时势、充分融入时势、步步紧跟时势,借势而为、乘势而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芝麻开花节节高”。

《孙子兵法·计篇》云:“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在孙子眼里,“势”,就是根据有利的情况来控制战争的主动权。“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势”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

“势”是事物发展表现出来的趋向,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小到单位、个体,大到国家、城市,都会表现出一定的势头。把小势融入大势,乘着势头大展身手,就能实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

一个人要取得成功,既要造势,还要借势。真正有本事的人,是善于“借势”的人。比方说,站得高看得远,不是眼睛变厉害了,而是借助了高山;一日千里,不是脚步快了,而是借用了车和船、飞机。正所谓趁热打铁,要是等铁凉透了,无论用多大的力量去敲打,也无济于事。

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吕蒙带兵急行,一天一夜就赶到了魏国的庐江。当时,庐江来了一个新的太守朱光担,刚刚把地方的情况搞清楚,农事安排妥当,在军事方面还没有准备充分。孙权手下好几个将领主张修筑工事,准备一段时间后再攻城。吕蒙说:“等一等,魏国的救兵就到了,庐江城里的局势就牢固了,接下来就是雨季,我们的士兵就没有气势了。”因而,孙权下令马上攻城,一鼓作气就把庐江占领了。

有一个词语叫“势不可挡”。当一个群体的势力爆发出来的时候,别人是很难阻挡的。借势借力、一鼓作气,就能事半功倍、抢占先机。带兵打仗、攻城拔寨如此,推动发展、引领创新更是如此。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谁拥有人才,谁就能赢得未来。当下,对高端人才的争夺,既是区域竞争的热点,也是抢占发展制高点的机遇。

“引进1名博士后,也就引进了一个高层次人才的‘朋友圈’,随之而来的是资源、技术、项目等诸多能够促进产业提升的关键元素。”日前,《浙江日报》头版以《1300余名博士后扎根企业搞创新》为题,以点带面报道了宁波聚焦高端引领、赋能先进智造的生动实践和经验做法。

制造业是宁波经济之根,实体经济是宁波发展之本。近年来,我市紧抓产业风口和科创风向,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致力打造高水平人才聚集地,真正做到产业布局重点在哪里,人才资源就配置到哪里,助力宁波实体经济从“制造”向“智造”、从“传统”走向“创新”的转型升级。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区域人才竞争态势,宁波正借助聚力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战略支点城市这一机遇,聚焦“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努力打造创新策源地、产业集聚地,为全球智造创新之都建设蓄势赋能。

“势”意味着发展规律、工作方向。明辨方向、把握规律,抓牢重点、踩准节奏、忘我投入,工作就能“好风借力”、事业就能“扶摇直上”。当前,宁波正处于争先进位、变革突破的关键期和创新转型、整体跃升的攻坚期,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应善于研判“时”与“势”、把握“谋”与“干”,以乘势而进的果敢作为,抢抓发展机遇、赢得争先赛道,以高质量发展的宁波篇章,提升区域竞争力、打响城市美誉度。

2025-02-02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97366.html 1 3 乘势而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