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章升
春节假期里,为爷爷奶奶定制一份新年礼物,这是奉化小朋友周洛伊的“微心愿”。
放假前,朋友老段在微信里和我聊起此事,让我有了当一回“圆梦使者”的想法。
正月初二,与老段商量后,我请来两名重量级“外援”,在奉化区西坞街道庙后周村开启了一场圆梦行动。
庙后周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多张“非遗名片”。这次来帮周洛伊实现“微心愿”的一名“圆梦使者”,就是庙后周村的乡村CEO、非物质文化遗产紫金釉陶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邬彬旭。
中午,见到邬彬旭时,他正在庙后周村邬陶工坊里教周洛伊拉坯。
邬彬旭说,周洛伊为她爷爷奶奶准备的第一份新年礼物是一对紫金釉水缸杯。
紫金釉水缸杯虽然“块头”不大,但是从拉坯、修坯到烧制完成要花不少精力。在当天的圆梦行动中,周洛伊学习拉坯、画坯,在泥与水的“激情碰撞”中感受制陶工艺的独特魅力。
“一个给奶奶,另一个给爷爷。我想多准备几个,送给其他长辈。”周洛伊指了指画好的陶坯说。
画好陶坯后,周洛伊跟着邬彬旭前往圆梦行动第二站——奉化“阿国生煎”的庙后周村体验点。
在周洛伊到来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生煎包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汪志国已在空地上架起大铁锅,准备带她体验制作“柴火生煎”。
“揉面、包馅时要用心。煎包子时要耳听、眼看、鼻闻,掌握好火候。”现场,汪志国向周洛伊传授制作“柴火生煎”的秘籍。
新春伊始,做一锅生煎包寓意包福包财,生活蒸蒸日上。
“左手拿起一个面剂子,然后用右手的手指往面剂子中间压一下,放入肉馅。包裹时,不要让肉馅漏出来。”汪志国提醒一旁“学艺”的周洛伊。
由于周洛伊年纪尚小,煎包子的任务由汪志国来完成。放包子、浇水、浇菜籽油……10多分钟后,一锅热气腾腾、吱吱冒油的“柴火生煎”就做好了。
等大铁锅稍稍冷却,周洛伊在汪志国、邬彬旭的帮助下,将部分生煎包装进打包盒,准备坐车送往爷爷奶奶家。
“今天,有这么多人陪我完成这个新年愿望,很感动。希望爷爷奶奶爱吃。”看着打包盒里的“柴火生煎”,周洛伊心里暖意融融。
当天下午,我收到了邬彬旭发来的短信。他说,周洛伊的爷爷奶奶收到生煎包后很高兴,夸孙女送来的新年礼物有心意。
“至于那对紫金釉水缸杯还需要时间烧制。完工后,我会将它们送到周洛伊家里。”邬彬旭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