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1990年,黄霑写《沧海一声笑》,把宫商角徵羽倒过来一弹,豪情满怀,气盖云天。
8年前,当杭甬按下“播放键”,一曲“双城记”成了浙里的“主打歌”。歌声起时,我们眼前浮现的,是河海交汇的之江气韵、兄弟同心的长江南翼,还是美美与共的“中国之窗”?
唱响“双城记”,起于城市禀赋——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
和人们印象中的京杭大运河不同,十年前的那次申遗,还纳入了一段连接杭绍甬的浙东运河。
历史上,这段运河对宁波的意义,就像海河之于天津、珠江之于广州、长江之于上海。
千年以降。向内,宁波通过浙东运河及其相连的隋唐大运河,经由杭州接入了全国性的物流系统;向外,它奔流到宁波,成为中国大运河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联结点,让杭州有了出海口,亦沟通串联起长三角的“金南翼”。
某种意义上,浙东运河就是宁波连接国家母体的脐带,也是杭甬“双城记”的象征:交汇贯通、奔流不息、向海图强。
唱响“双城记”,兴于立意布局——
后来,杭州与宁波之间有了全省第一条高速公路杭甬高速,有了高铁、空港,以及一系列有形或无形的路。杭甬这种相互依靠的定位依然没有改变,相反,分工布局更加明确、强化了。
2016年G20杭州峰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寄望浙江“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实现错位发展、协同发展”;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波考察时,勉励宁波与杭州继续唱好“双城记”。
谆谆嘱托,殷殷期望。
于是我们看到:交通定位上,一个是航空中心,一个是海运枢纽;产业结构上,一个是全国数字经济重镇,一个则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前者主打科创互联网,后者聚焦石化制造业;前者带动浙北辐射全省,后者赋能浙东联动沪杭;前者荣登全国第8座“两万亿之城”,后者晋级全国第6座“外贸万亿之城”……
错位发展,杭甬展现了令人惊叹的互补性。
相互“补台”,江河湖海,好戏连台。
唱响“双城记”,成于精彩演绎——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杭甬之间不止有互补,亦交互叠加了诸多国家战略,如共建“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等,双方共享着底蕴深厚的江南文化,兼具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人文经济学。
面向未来,浙江要“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杭甬必须并肩作战,勇当先锋,在更大格局中认识自身使命和机遇,并在横向引领、协同互补中体现“龙头”价值,共同承担起以“城市之窗”展示“中国之治”的重要使命。
杭州要成为国际大都市,离不开宁波舟山港的海运优势加持;宁波锚定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目标,也需要杭州数字经济、创新平台的优势赋能。
简言之,杭州负责向上突破“软实力”,不断探索浙江经济增长的上限,宁波则负责扎根“硬实力”,继续夯实浙江经济发展的基础……
潮起江海千年间。
如今的杭州与宁波,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如五线谱般高效流通,令这曲“双城记”高潮迭起。
杭甬双城的下一乐章,必将和鸣锵锵,涉彼狂澜,若履通衢,擦亮“中国之窗”,唱响“中国之治”。
策 划:朱安伟 朱 宇
统 筹:吴育新
编 辑:张 燕 王 芳 马叶挺 杨在秀
美 编:曹优静
AI设计:洪朕禹
制 图:任 峥 吴玉涵 严勇杰
标准地图审图号:
GS(2020)3189号 自然资源部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