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资助学很幸福” 的价值观值得称道

王学进

“这笔钱是我们两人用退休金攒起来的,全部捐给乾明学校,尤其是要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好好学习、好好做人。”8月28日下午,慈溪市慈善总会收到一笔120万元捐款,捐款人是丁水根、丁亚娣夫妻。丁亚娣说:“我们老了,花不了多少钱,更愿意把积蓄都拿出来,帮助家乡有困难的孩子完成学业。这也是实现父亲的遗志。”她还表示,“未来,我俩会继续助学,因为这让我们很幸福”(9月4日《宁波晚报》)。

每逢教师节,总能看到有关捐资助学的新闻,也许是看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但丁氏夫妻的这番善举还是大大触动了我,原因除了金额大,还因为他们的身份。夫妻俩是普通人,丁亚娣是掌起镇东埠头村人,从慈溪日杂用品公司退休;丁水根退休前是慈溪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在教育岗位上深耕了40余年。

就夫妻俩而言,他们不是高收入家庭,也没有继承大笔遗产,这120万元是他们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夫妻俩节约到什么程度?说来叫人难以置信,一件背心,丁水根能穿好多年,宾馆用的一次性拖鞋,也要带回家一直穿。

对自己这么吝啬,捐资助学却这么慷慨,表示不理解的大有人在。“这么多钱,自己留着用不好吗?”面对这样的提问,丁亚娣“捐资助学很幸福”的回答动人心弦。

把省吃俭用积攒下的钱捐出去很幸福,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在多数人把赚钱当作人生的奋斗目标、当作一生幸福所系的社会里,却有人把捐钱给有需要的人视为最大幸福。这样的价值反差发人深省。

在我看来,夫妻俩之所以有这样的幸福观、价值观,除了因为他们实现了父亲的遗志,更在于他们选准了资助对象,即贫困学子。“帮助家乡有困难的孩子完成学业”,是他们最大的心愿,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们就已经将每月近半的工资用于资助金华武义的学子。

收到这笔捐款后,乾明学校表示,将成立专门教育基金,用于奖优助学,将“好好学习、好好做人”的风尚传承下去,实现夫妻俩的最大心愿,成就他们的最大幸福。

丁水根、丁亚娣夫妻的金钱观、价值观、幸福观,是一股清流,促人自省,令人感佩。唯愿你我他在感慨“高山仰止”的同时,葆有“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善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用自己的方式关心教育、支持教育,让更多贫困学子能圆一个求学梦。

2024-09-05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73273.html 1 3 “捐资助学很幸福” 的价值观值得称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