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其洋
近日,《新京报》报道《罐车运输乱象调查:卸完煤制油直接装运食用大豆油》。文中所述乱象,引起民众极大关注和愤怒声讨。对此,国务院食安办高度重视,成立联合调查组彻查食用油罐车运输环节有关问题。对于违法企业和相关责任人,将依法严惩、绝不姑息。同时举一反三,组织开展食用油风险隐患专项排查。调查处置结果将及时公布。
刚刚卸完煤制油的罐车,并不清洗,就直接装运食用大豆油,如此行径,真是骇人听闻,央视评论说“这样的草台班子是要消费者的命”,一点也不为过。这里,有个问题需要理清楚:如果那些罐车卸掉煤制油后,做了清洗,再装食用油,行不行?
这不能笼统回答,可以这样说,如果罐子清洗干净了,达标了,应该是行的。但是,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天者大也”,入口的东西,不但要干净,还要让人吃着舒心。消费者如果知道自己吃的食用油,是用装过煤制油的罐车运来的,心里难免觉得别扭,也容易犯嘀咕:这油到底干净不干净?这样的油还能叫食用油吗?
清洗,当然可以让油罐变干净,但这首先得有检测手段和标准;不然,说清洗过了就是干净,那就会成为骗人的把戏,甚至是一些人谋私的手段。再说了,就像溺尿过的痰盂,不管饭馆服务员洗刷得多干净,盛了蛋炒饭端给客人吃,客人不骂娘才怪呢?原因就是,装啥盛啥,就得有装啥盛啥的专用工具。不然,就算洗得再干净,也会让人觉得恶心、不尊重人、不把人当人。
不能说罐车清洗干净了,就可以装运食用油了,也不应该这样妥协退让。事实上,我国于2014年6月开始实施的《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规范》明确提到,运输散装食用植物油应使用专用车辆,不得使用非食用植物油罐车或容器运输。不过该《运输规范》只是推荐性的国家标准,不是强制性的,对食用油厂家约束力有限。
因此,应该以这次“事故”为契机,将《运输规范》升格为强制性标准,切实推行“专罐专装专运”。那就是,运输煤制油(化工液体)的罐车,要和运食用油(食用液体)的罐车严格区分,不能“混为一谈”。一旦发现有人用运输煤制油的罐车运输食用油,不管他清洗得多干净,都要严厉查处,严惩不贷。这样,才会断了那些唯利是图者、草台班子揣着明白装糊涂、昧着良心赚黑心钱的路子。
要清洗罐车,就得花钱花时间。据报道,清洗一次罐车,得花四五百元。这就会增加食用油的成本。同理的,“专罐专装专运”,不光要增加车辆,如果不是来回两趟都有货可拉,回程时跑空趟,更会增加食用油的成本。就像有人所说,这些成本,必然会摊到食用油价格里,让消费者埋单。
如果是真实的生产成本,体现到商品价格里,消费者就应该承担,而不能抱守既要“物美”又要“价廉”的老套观念。应该相信,在充分而自由的市场竞争下,商品的价格一定会趋于合理,对于真实价格,消费者也一定能接受、会接受。怕只怕,消费者掏的是“人参价”,吃的却是“萝卜货”,或者是,明明相信了卖家“品质一流,安全保障”的说词,却不知道那食用油里,早已混进了“煤制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