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少年在歌唱

王剑波

受邀参加一场画展的开幕式。这是一场跨越一个甲子的艺术聚会,这也是浙江美术学院附中68届的同学,毕业后第一次全阵容展示创作成果。

当主持人介绍参展艺术家的时候,我看到一个个或鬓发如雪或皱纹如刻,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

但我又分明听到了一群少年在歌唱——主持人每报出一个名字,随之响起的是一阵“哦!哦!哦!”的声浪,就像是学生时代起哄嬉闹的情景重现,又像是阔别重逢的惊喜与问候——这声音来自时间深处,带着少年的记忆,激荡着青春的旋律!

这声音最初自60年前的西子湖畔传来。1964年,一群少年从上海、辽宁、山东、湖北、安徽和浙江各地,会聚到杭州南山路,成了浙江美院附中的学生。

在那些朝阳初升的日子里,这群含苞待放的少年,在老师的教导下,如饥似渴地汲取着艺术的养分,开始了美术创作的基本训练,也确立了一辈子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人生道路的转折谁都难以预料。入学两年后,一场骤然而至的风暴,打断了花朵绽放的预期。1968年,这群少年走出校门,走向海岛、山区,走向乡镇、厂矿,等着他们的是未知的明天。

在60年的光阴里,他们中的很多人,当过文化馆美术干部、中小学美术教师、地方剧团的美工和工厂产品设计员,有的还从事过电影放映工作和部队文化宣传工作……在时代的波澜起伏中,这群艺术的圣徒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他们曾经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描绘墙头宣传画,也曾在光线暗淡的斗室里创作电影海报和产品包装图案……他们的艺术生涯起步于最基层,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了经验,一旦时代给予足够的阳光和雨露,艺术之树便花开满枝、硕果累累。

我在一幅题为《雷雨过后》的油画前驻足:雨后初晴的天空流云飞渡,弯曲的小路旁岩石峥嵘,一棵树经受了雷雨的冲击,在石缝间巍然挺立,另一排树则枝干倾斜,留下了狂风吹过的痕迹。这幅画的作者胡委伦,当年被分配到丽水遂昌城关镇小学当老师,后到婺剧团担任舞美设计兼绘制布景。在平淡的工作之余,他坚持自学绘画,以剧团演员为模特画素描肖像,利用下乡演出的机会,到田野、乡村、林荫小道画风景写生。上世纪80年代国门敞开,已经在丽水市美协任职的胡委伦,受“法国巴比松风景画派”的启发,将表现乡村风景风情作为丽水油画创作的主攻方向,形成了“丽水巴比松油画群”。他创作的《落日余晖》《金色季节》《默默的路》等油画作品,山坡田野,农舍炊烟,有着浓浓的乡村情调,多次在全国性展览中获奖,胡委伦也因此被称为丽水巴比松风景油画开创者之一。

远远地,一幅墨色浓重的作品吸引了我的目光。走近了才看清,这幅作品的整个画面由大块的黑色与排线组成,在墨黑的块面中间,是一团炫目的光亮,隐约可见一个石工正在挥锤劳作。这是袁振璜系列版画《石破天惊》中的一幅,表现的是温岭长屿硐天石矿的采石场景。作品用小面积的光亮反衬出石洞的空旷、深邃与幽暗,而神秘险峻的环境又烘托了矿工的坚强与不屈。这浑朴而又强悍的画面,震撼人心。袁振璜当年从学校来到完全陌生的温岭,在这片依山傍海的土地上,他用刻刀反映生活,在艺术形式上辛勤探索和不断追求,创作出《海边的风》等一系列表现渔家生活和温岭风情的作品,被评为“80—90年代中国优秀版画家”,并获得了“鲁迅版画奖”。

在精彩纷呈的展览作品中,我看到了熟悉的油画家韩培生的一组新作。其中一幅题为《渔汛,春的希望》:一位久经风浪、体格彪悍的渔民,身穿工装端坐在码头的堤岸上,冷峻的目光看向远方,身后是林立的桅樯。是繁忙劳动间歇的休憩?是对渔业丰收的期待?是在等候返航的船队?并不繁复的画面,却让人无限遐想。韩培生从美院附中毕业后,在奉化一待就是30年。他坚信“高贵的艺术之树应永远扎根于草根的沃土”,于是跑遍了象山港沿岸,并经常住在渔民的家里,喝过酱油汤,睡过竹眠床,对渔村的风土人情了如指掌。他创作的渔民题材的作品,构思与落笔都来自渔村真实的生活体验。他曾多次举办以“醇厚乡土”“热土”“深耕”为题的画展,这些表现乡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作品,透出了浓浓的泥土气、鱼腥气和烟火气,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我在展厅久久盘桓,欣赏着一幅幅或具象或抽象、或粗犷或细腻的作品,细细品读着对参展艺术家的介绍,思绪万端,感触纷纭。作为那个年代的少年,他们早早地中断了学业,经受着生活的磨难,无论怎么说也是一种不幸;但作为一个艺术家,跌宕的人生经历,让他们深刻地体验了社会万象、人间百态,这一切无疑对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当改革开放为每个人的发展创造了更多机会,他们中的不少人跨进校门继续接受专业教育,有的甚至远渡重洋到欧美的艺术院校进修深造,发愤弥补早年学业中断的遗憾,艺术创作日臻佳境。细细数来,这个不足30人的班级,这些当年的小小少年中间,涌现出了不少卓有成就的国画家、油画家、版画家、工艺美术家、美术史论家和美术出版家,甚至产生了中国最负盛名的中央美院和中国美院的掌门人。他们的成就,是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和锲而不舍的实践所取得;他们的成功,是生活和时代给予的馈赠。

离开展厅的时候,我看见了一面巨大的签名墙,在灿若繁星的签名之上,“同学仍少年”五个字鲜明夺目。站在门口回望展厅,看到参展艺术家们正在合影留念,一个个精神抖擞、神采飞扬,犹如站在灯光明亮的舞台上歌唱,四周一幅幅画作就像一串串彩色的音符。这些历经千帆的少年,用色彩和线条,讴歌生活,赞美时代,发出了人生和艺术的美妙声音。

2024-07-01 王剑波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61456.html 1 3 一群少年在歌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