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半夏,引出了什么?

——长篇小说《半夏引》阅读笔记

武晋宁

4月,浙江人民出版社推出宁波作家天涯的历史题材小说《半夏引》,收获好评如潮。文学界和出版界推介此书的口号是“一部半夏引,半部宁波史”,我感觉概括恰如其分。

《半夏引》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写起,到“九·一八”事变一周年(1932年)止。这24年,正是中国近代积贫积弱的时段:走马灯般的改朝换代政权更迭,各路军阀混战一气,有枪便是草头王,风云激荡光怪陆离。小说以这一段乱七八糟的时代为背景,以一味普通小药“半夏”为引子,巧妙构思,虚实结合,用小情节带出大背景、小人物带出大事件、小药引带出大文化、小事情带出大时代、小传承带出大传统。小说的历史感、悲壮感极其强烈,而最吸引我的有五个看点。

看点一,宁波商帮成长的艰辛。世人都看到“宁波帮”成功后的辉煌,却不看成长中的艰难困苦。本书虽以慈城冯氏药业为主线,但从冯氏故事中,又引出一大批“宁波帮”代表形成和崛起的进程。书中时不时地出现宁波同丰钱庄、宏泰钱庄、小港李家、江东严家……这个时段,正是“宁波帮”纵横捭阖驰骋天下并遭遇乱世危机的时段。

作者用冯氏药业这一典型标本,完整描述出宁波商帮群体共同的遭遇、挣扎和不屈的奋斗。比如,书中用了很长篇幅,描写宁波药商西去四川采购药材的过程,其曲折、艰辛和危险的程度,一点不亚于山西人走西口、山东人闯关东、闽粤人下南洋。不同于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的定向式闯荡,宁波商人除了闯荡上海滩外,哪里有商机、哪里有好东西,就去哪里。

看点二,甬江两岸熟悉的街巷。天涯以往出版的20多部作品中,极少用真实地名,《半夏引》则一改前例,一律采用如今人们熟知的地名。

清末民初的宁波是一番什么景象?书中时不时地展示一二。一处处熟悉又陌生的宁波街巷:江厦街、三法卿坊街(药行街)、三江口、冯氏“大宅门”、药皇殿、鄞县乡下、镇海营储药局、“外人居留地”的江北老外滩、海关、领事馆、洋行、教堂、巡捕房、教会学校、马路、浮桥……一条条青砖黛瓦的街巷,一座座高门大院,一幢幢花园洋房,透过作者的叙述形象地展示在读者眼前。我觉得这样很好,比用虚拟地名遮遮掩掩好很多。故事的发生地就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地方,可以提高故事的可信度,增加阅读时的亲切感和代入感。

看点三,重大历史事件的反响。小说中,太平军攻占宁波,慈禧、光绪驾崩与三岁皇帝傳仪登基,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九·一八”事变,淞沪抗战……这些历史大事件,在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反响,对每座城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些事件,被作者不着痕迹地镶嵌进故事情节之中,人物命运与历史事件有机结合在一起,真实史料与虚拟情节相互融合天衣无缝,使本书具有了很强的厚重感。

看点四,宁波中医药曾经的辉煌。“宁波帮”最早的一个群体就是药帮,有民国年间的资料显示,鼎盛时,中药业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15%,仅在宁波的药行街,就有清一斋、聚兴、懋昌、源长、慎德堂等药行药店58家,远近闻名。

宁波药商中,慈城人的比例又高达90%,诞生了数十位中国国药业的巨商大亨,北京的同仁堂,天津的达仁堂,上海的冯存仁堂、童涵春堂,广州的敬修堂,杭州的叶种德堂、张同泰堂等,都是赫赫有名的百年老店,对中医药行业产生过不可磨灭的影响。

在书中,有全生堂、慎德堂、明德堂、五中堂、人和堂、大乙斋、冯家药号组成的“三法卿坊街”;制药工厂采用制、炙、煨、炮、炒、焙、煅、漂、飞的中药炮制操作规程;药号基本薪酬加厘金、三年一分红的薪酬制度;中医用土方子治疗上火、拉肚子;洋人上杆子要学中医药……这些情节,充分反映了那个时代宁波中医药行业的运作方式和繁荣景象。

我不禁突发奇想:多年之后,宁波人屠呦呦成了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其由头也是因为一味中药,冥冥中是否与宁波人曾经拥有的中医中药基因有什么联系?

看点五,浓郁的地域民俗风情。带有独特宁波味道的民间习俗描写,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比如,清末小市民的打扮。黑袄黑裤黑布鞋,头顶盘着长发的货郎客;棉袍加翻毛裘皮马褂、戴风帽的老爷子;棉长袍掩腰长裤、黑色快靴,以及灰色厚长袍加棉褂子和灰色风帽的少爷们;着深紫色丝绸斜襟上衣、黑色摘绫绣马面裙配灰色狐毛裘皮坎肩,插锡杖形金簪的大户人家贵妇。

比如,沪甬两地的天然联系。去上海谋生、读书的宁波人,乘轮船在上海十六铺码头下船;宁波商人在上海买房置地造公馆和花园洋房;河道里的乌篷船和船埠头;洋大人在宁波的行状,江北岸老外滩“外人居留地”的异国情调;“买办”和“宁波爷叔”这些特殊群体在宁波的活动方式等。

比如,年糕、麦饼、水晶油包、萝卜羊肉暖锅、蟹黄包子豆腐干、咸齑冬笋黄鱼汤、乌狼鲞㸆肉、肉糊辣、腌笃鲜、糖醋排骨等宁波美食。

凡此种种,把宁波人带有标志性的上海情结、饮食文化、穿着打扮、为人处世等展现得淋漓尽致。

电视剧《繁花》中的宁波元素,又以另一种形式再现于《半夏引》,且有过之而无不及,画面感极强。

本书编辑、作者都是有心人,赶在今年立夏之前把书推了出来,等书流转到读者手中,差不多是仲夏季节,这个时段恰巧也被称为“半夏”。在半夏的季节里,阅读《半夏引》,妙事一桩啊!

2024-06-19 ——长篇小说《半夏引》阅读笔记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59089.html 1 3 一株半夏,引出了什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