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良 文/摄
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最近整理完成《<战斗报>史料选编》(上下册),为宁波地方革命历史资料宝库增添了一份极具研究价值的史料。
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浙东抗日根据地是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过重要贡献。新四军被誉为“铁军”,转战浙东大地的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政治部曾编印过一份报纸,叫《战斗报》,全面记录了浙东“铁军”的成长、壮大过程。
《战斗报》创刊于1943年8月23日,报头由司令员何克希题写,曾因战斗紧张而短暂停刊后复刊。1945年9月底,浙东部队和地方干部奉命北撤,《战斗报》延续一段时间后终刊。《战斗报》及时传达贯彻党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的指示、政策、命令,发布浙东区党委、司令部的指示、指令和重要文章,报道三北游击队、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指战员的抗日战斗历程,交流战斗、工作经验,展现指战员高昂的革命斗志,刊登反映部队生活的文艺作品,成为艰苦战斗岁月中指战员们的精神食粮。报纸所累积的一篇篇文章,成为研究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成长、发展历史的极为重要的第一手原始史料。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是一所大学校。部队拥有许多优良传统,狠抓学习是其中一项。《战斗报》记载了部队通过抓干部战士学文化、以学文化改造人的故事,从特殊的视角回答了之所以成为“铁军”的根源所在。战士中穷苦出身多、反正俘虏多、文盲多,他们进了部队就如进了学校。部队创造了一套办法,从识字、写字抓起,硬是让一群“大老粗”变为“文化人”。文盲干部战士每天识1个至5个字,日积月累,摘掉了文盲帽子。部队还专门在班排设文化教员、读报员,把识字与政治教育、军事教育结合起来,把一大批政治认知不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出身经历千差万别的士兵,锻造、整合成为政治强、有文化、有战斗力的革命队伍。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是一座革命熔炉。部队从最初的千余人,发展到1万余人,除了上级部队输送、地方党领导的地方武装的整编、推荐,大部分是俘虏留用和从日、伪、顽、土匪中反正过来的旧军人,通过政治、军事、军纪和针对性的教育,将这些旧军人锻造成合格、过硬的革命战士,促使许多游弋者、不坚定者幡然醒悟,进而成为坚定的革命者。《战斗报》不遗余力地大量报道了各基层部队教育人、改造人的实际事例。
《战斗报》是一杆标尺。浙东游击纵队转战在浙东地区,地理环境和政治、军事环境均十分险恶,一群年轻的领导人面对困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审时度势、身先士卒,表现出博大胸怀、超强意志和能力。《战斗报》所记录的根据地党军政领导人的远见卓识、部队成长的过程,成为战斗号角和精神力量的源泉。《战斗报》还创设红匾、黑板专栏,弘扬正气,鞭挞歪风。《战斗报》大量记录了部队与地方、战士与群众的日常生活、亲密无间的生动事例。当今的读者可从中读懂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政治坚定、战斗力强的奥秘所在。
《战斗报》是一座丰碑。自1941年5月起,浙东军民浴血奋战,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据不完全统计,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地方武装和党的地方干部壮烈牺牲在浙东土地上的有1200余名,部队中队(连)以上、地方区级以上有姓名可考者190余名。由于战事频仍、部队变动多、无档案保存等历史原因,大批牺牲的普通战士、干部,没有被记录下来。《战斗报》原原本本记录了历次战斗,记录的有名、无名的牺牲战士有数百人。
《<战斗报>史料选编》(上下册)共52万字,收录的每个条目单独成篇,看似互不关联,实际构成了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发展、壮大的全景图像,立体展现了干部战士坚定的信念、高昂的斗志和战胜敌人的勇气信心,歌颂了浙东抗日游击战争的辉煌战绩。
本书的内容是全景式、综合性、原始史料集萃的,填补了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历史研究史料的空白,既为研究者提供了翔实的基础性史料,更为普通读者提供了一部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作者系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