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乃婷
近期,锦屏街道奉中社区网格员在炎热的天气下,排查河道、检查消防设施,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上门服务,获居民纷纷点赞。办好民生小事,绝非易事,考验着基层党组织和社区干部能否以“绣花功”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真正将惠民生、暖民心的工作办到群众心坎里去。
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民生工作的内涵早已超越了“吃饱穿暖”的初级阶段,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安心的托管服务、舒心的居住条件等,越来越成为群众关心的话题。目前,全区共有700余名社区网格员,他们身穿蓝马甲,手拿信息采集本,行走在我区各个镇(街道)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搜民意、查民情、解民忧,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网格员接触和处理的事情看似都是群众身边琐碎的生活“小事”,实则办理着一件件连接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作为基层工作者,网格员必须着眼于细微之处,唯有练好一针一线的“绣花功”,严要求、深加工、强本领,才能激活基层治理这一“末梢神经”,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针线”提前备,严谨铸基石。基层工作千头万绪,“针脚一疏”可能会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果。为此,提前规划、严谨对待是基本功。比如,台风来临前,各社区会提前劝说居住在老旧房屋的群众转移到安置点,全力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群众需求如考卷、群众呼声如风向,只有全过程仔细推进工作,才能确保政策执行的“针线”精准落在民生所需的维度上。
“丝线”有韧性,坚韧显担当。基层社区作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需要网格员用行动践行为民初心,用脚步丈量服务尺度。面对困难与挑战,网格员需用迎难而上的决心、勇毅前行的信心,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持之以恒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需。
“针法”是关键,细节定方向。网格员在处理群众事情时,需从小处着力,从细节处切入。换上一盏明亮的灯泡、修复一条破损的道路、送上一声亲切的问候……这些看似琐碎的“针眼”,都是感知群众冷暖最直接的“温度计”。切不可因事“小”而轻视,因事难而停滞。
练好为民服务“绣花功”,须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协同推动机关干部、党员、志愿者等力量下沉,让服务直达“家门口”,用心用情推动民生工作向更高层次跃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