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退房频现“包浆”,花钱也不能为所欲为

伽罗

近期,广东中山一民宿遭遇一场离奇“灾难”,两名男子退房留下大量垃圾,并恶意破坏家具,被网友调侃为房间“包浆”。其实,类似的民宿退房出现“包浆”事件并不少见,之前曾有新闻报道,网红主播入住民宿,退房时留下大量垃圾。

当下,民宿成为部分人释放粗野行为的“舞台”,归根到底是“花钱就能为所欲为”的错觉在某些人心中生根发芽。部分消费者将支付费用曲解为购买了一种“破坏权”,认为金钱能够“买断”一切不当行为造成的后果。这种思维剥离了消费行为中的伦理内涵,将契约精神简化为单向的金钱交易。事实上,付费购买的是服务使用权,而非财产所有权,更非道德豁免权。民宿作为“共享经济”的一种形态,其良性运转依赖于参与者对共享规则的尊重与遵守。

当然,将问题完全归咎于消费者素质亦有失偏颇。民宿行业本身存在的管理粗放、责任模糊、监管缺失等问题同样不容忽视。与传统酒店业成熟的运营体系相比,部分民宿在入住规范告知、损坏赔偿标准、超规行为约束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权责边界模糊,为后续纠纷埋下了伏笔。

破解民宿“包浆”困境,需构建双向治理体系。于消费者而言,需树立“付费不等于购买‘破坏权’”的清醒认知,明白文明底线不应因消费场景变化而移动。于民宿经营者,应完善管理机制,通过清晰的入住协议、合理的押金制度、智能的安防设施等方式,既保护自身权益,又引导住客行为。于监管层面,相关部门应针对“共享经济”新业态特点,出台更具有适应性的规范标准,建立行业黑名单共享机制,让违规者付出应有代价。

消费者花钱买的是产品和服务,而不是为所欲为的权利。真正的消费自由应当建立在尊重契约、敬畏规则的基础之上。

2025-09-24 5 5 奉化日报 content_237380.html 1 3 民宿退房频现“包浆”,花钱也不能为所欲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