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变老的路上

徐国平

时光匆匆如流水,又快到重阳节了,我也即将跨进耄耋之年的门槛了。虽然人的衰老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但总感觉岁月流逝得好快,转眼又是一年。

60岁后是旅游看世界找自己的最好时机。那时,我每年都会安排好时间,与老伴一起去国内外旅游。当时身体还好,且有空闲时间,经济条件也许可,会和10余位年纪相仿、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去见山、去看海,远涉重洋去旅游,体验不同国家的民俗风情,观赏世界各地的美景,既增长见识,又锻炼身体。那些年,去过许多国家,有南美的巴西、阿根廷,还有非洲的南非。国内去过的地方就更多了。后来疫情期间,只好止住了旅游的脚步。

最近去了一次青岛,感到步履没有原来那么轻松了。这几年,眼睛老花、听力下降、牙齿松动、记忆力衰退、伤痛增多……身体的变化自己最清楚。对老,确确实实更有感悟了。旅友们见面时,大家都说,亏得去得早,现在再坐20多小时飞机身体吃不消了。

生命,一半是经历,一半是感悟。衰老,也是一次次的感悟。在感染新冠病毒时,我的身体经受了一次严竣的考验,因我患有多年的基础病,病毒对身体的影响比较大。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我虽挺过来了,但身体确实不如感染前了。这以后我便更重视保养自己的身体了,戒了烟,也不熬夜了。因为欠下的每一份“健康债”,身体都会记得。你不注意,这个“债”就要还了,你不爱惜,疾病就会找上门来。变老是一条无法回头的道路,走在这条路上,每一个今天都是无法重来的日子。

老了,有好多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也随之改变。我现在不再喜好参加热闹的聚会,偶尔与挚友相聚时,也不喝“感情深、一口闷”的酒了。生活上也不去追求什么名牌产品,明白舒适比体面重要得多,喜欢穿宽松随意的衣服、鞋子了。我感到自己最大的变化是变得“端居乐静”,这是一位名书法家写给我的横幅。每当我在办公室的墙上看到它,就会静坐下来,静下心来,思考一些过去和现实的问题,还会选择性地看一些书籍。有位挚友给我送了一个精致的放大镜,对看细小的字刚好派上用场。

我出生在农村,在乡镇长大,较早参加工作。有23年时间在工厂工作,后来进机关,在多个单位接受磨练,又是23年,经历较丰富,感悟也较多。于是,我以自己的经历为基础,以平实的文字记录过往有意义的事和人,希望留下些许记忆。我还聚焦身边的平凡事,以邻里关系、家庭孝道、慈善事业、环境保护等为题材弘扬向善文化,激励更多的人“起而行之”。在8年多时间里,我以定力和毅力伏案写作,共写下了90多篇文章。也算发挥点余热,老有所为吧。

在变老的路上,我认为不要因为急着往前走,而忽略了享受当下的美好。看到附近美好的一花一木,或是看到住宅四周的高楼广厦,我就用手机拍摄并吟上几句,既自娱自乐,又发给朋友们共享,以保持乐观的心态。有朋友说我“童心未泯”,我欣然接受。

变老的旅途因人而异,有顺畅或坎坷,若要老得“自然而然”,老得平和从容,就需要学习、摸索。我们往前走,不是因为人生的路上有个终点,而是因为路上有好多的风景。

2024-10-09 5 5 奉化日报 content_178407.html 1 3 走在变老的路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