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明夫
“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天公作美,雨渐止,天空渐明朗,心情也随之愉悦起来,我们一行人乘着大巴车去奉化大堰游玩。
走进大堰,清新空气扑面而来,抬眼可见群山环抱,连绵竹海染绿了座座山峰,如波涛起伏的绿色海洋。侧耳可听山溪流水淙淙,伫立河岸,放眼望去,绿水映青山,桥桥架两岸,好一幅江南水墨画。
一条宽大的、当地人称县溪的河流穿村而过,自南向北缓缓流去。用方石块砌成的几人高的河岸,平整美观。河中设置了多个堰坝,使河面呈现阶梯状层层分布,堰坝内水平如镜,暖风徐来,碧绿碧绿的水面上,微波粼粼,涟漪阵阵。只有流过斜面的堰坝,撞到石块,才见泛起朵朵浪花,发出“哗哗”的声音。整条河流看起来,动静结合,水流时而急时而缓,时而湍湍时而潺潺。有的堰坝上还有一长溜搭石,可以直通对岸。因前一天下了雨,水流大,怕湿了脚,便放弃了去走走的念想。
两岸居民枕水而居,是多少居于闹市者向往的乡野生活。在嘈杂的人世间奔波忙碌往往食不知味、寝不安席,而若是枕水而居,伴着悠悠水声,人心或许能放缓下来。一轮山月升起时,竹叶沙沙,虫鸣啾啾,泉声叮咚,枕着天籁之音便可沉沉入梦,待次日醒来,阳光还未驱散山头的雾霭,窗外的莺啼便早早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好山必有好水,好水必有人居。大堰人的祖先在这条县溪两岸繁衍生息,安居乐业。沿着县溪漫步街巷,随处是新景,处处是旧迹。新院落、小别墅、小店铺鳞次栉比,农家乐门面上一墙五彩金银花,让我驻足细细品赏;院落天井里窜上三楼高的紫藤像一挂绿色的瀑布,让我叹为观止。颇具气势的“尚书第”狮子阊门,就像是大堰村轩昂的精神地标。
河岸边上、家门口前几棵三百多年树龄的枫杨树,诉说着大堰悠悠历史。枫杨树枝繁叶茂,新叶绿得发亮,树干苍老遒劲,树皮斑驳,冠盖如荫,浑身长满了厚厚的青苔,一个个树洞里长出了不知名的草。我想,在树洞树缝里、在大树根部栽些兰花草,既可以掩盖缺陷又能使兰花有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相得益彰,是两全其美的好事。恰恰我的想法,在下一站的游览中实现了。在村口,我一眼就认出了很多种在大树底下的兰花,长势良好,保护得如此完好,确实不容易,看样子都是从本地山上挖来种的。随着山上野生兰花日益减少,野生兰花越显珍贵,在这样敞开的公共场地也能种植,可见当地民风之淳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