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成年人“吃谷” 消费提示是第一步

“谷圈”市场近几年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隐患,存在诱导未成年人冲动消费、私域交易缺乏监管、受害者维权困难、不法分子借机诈骗等问题。为此,中消协提示,未成年人应理性“吃谷”,谨防消费陷阱。

(12月14日《北京晚报》)

“谷子”,是由“Goods”音译而来的,指代一切漫画、动画、游戏、偶像等版权作品的周边商品。所谓“吃谷”,是指购买“谷子”的行为。因为“谷子”迎合了未成年人需求,交换“谷子”已成为新的社交方式。

今年以来,由“谷子”引发的未成年人受骗案屡见不鲜。公安部网安局不久前发布提醒,请广大家长高度重视涉“谷圈”诈骗。如今,中消协又提示未成年人理性“吃谷”。这种种迹象表明,“谷圈”问题越来越多,亟待引起未成年人及其家长高度重视,严防被侵权。

喜欢“谷子”的未成年人都应该听懂中消协的提示,也希望家长对孩子加强针对性教育,同时,也期待中小学在课堂教育中融入“谷子”消费教育,共同增强未成年人对相关违法侵权行为的抵抗力。同时也要意识到,有关方面提示只是第一步,后续还要有相关行动。

比如,销售“谷子”的网络平台要压实主体责任。中消协也提醒平台,清理诱导冲动消费、网络诈骗等相关信息。这需要相关网络平台特别是二手平台和社交平台,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将各种不良信息挡在平台之外。

再如,相关部门要落实监管责任。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监管难免滞后,加之“吃谷”存在私域交易,对监管也是挑战,这就需要监管部门与时俱进,主动应对新消费问题。为此,中消协呼吁相关监管部门对谷圈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期待监管者听见。

当然,各地消协组织也可依法对侵权商家、失责平台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倒逼相关主体落实责任,保护未成年消费者合法权益。检察机关也可以对不法商家和相关平台提起检察公益诉讼,并向有关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总之,我们决不能让“吃谷”变成“吃娃”。

冯海宁

2024-12-17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90170.html 1 3 对未成年人“吃谷” 消费提示是第一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