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参加百米赛跑’,打一数学家的名字。这是谁呢?”“祖冲之,这是祖冲之!”“对对对,没错!”……
11月3日,镇海区中心学校箭湖校区的操场上十分热闹,镇海区第二届“小小科学家”嘉年华活动之“学科素养大比拼”活动的团队挑战赛在这里举行。
数独比拼、学科猜谜、疯狂记“e”、接力赛跑、玩转魔方、科学实验,六大活动轮番上演,操场上不时响起小组间的小声讨论,还有得分后的大声欢呼。
□现代金报 | 甬派 记者 王伟
比赛内容很有趣 团队协作非常嗨
数独比拼,每个团队分成三个小组,每组选择一道题,视4分钟内整个团队的完成情况而计分。
学科猜谜,一共10题,以大组为单位,根据5分钟内答对的数量而计分。“彼此盘问,打一数学名词”“金属之冠,打一化学元素”“爷爷参加百米赛跑,打一数学家名字”……有趣的题目却颇为烧脑,同学们纷纷开动脑筋。
疯狂记“e”考验的是大家对数字的记忆能力,与很多人熟知的π不同,这次给出的是大家相对陌生的超越数“e”。这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也是数学中重要的常数之一,数学家欧拉曾研究过它,数学家夏尔·埃尔米特在1873年证明了e是超越数。活动现场,每个大组拿到了一份印有e的小数点后100位数字的试题纸,要求全组同学协作,在3分钟内记忆小数点后的所有数字,计时结束到裁判员处背诵,每10位数字正确即可得1分,若中途出现某位同学记忆出错,且不能自行更正的,后面还未查验的同学将不再计分。
“因为是每个人背诵10个数,记忆出错,就会影响全组得分,所以现场还是有点紧张的。”一名同学告诉记者。
接力赛跑,赛的不是跑步速度,而是学科水平。在这个项目的PK中,每组都需要完成3个任务,每个任务有3道题,第一题的答案作为第二题的已知条件,以此类推,看各组在规定时间答对的数量。
“玩转魔方”环节,每组拿到10个打乱的3阶魔方,在5分钟内看哪组还原的魔方最多,其中每一名队员最多拼2个魔方。比拼结束后,主持人还邀请每组派出一名选手,上场进行“魔王争霸赛”,现场气氛非常嗨。
最后的科学实验,考察的是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初中组三项实验,第一项是在规定时间内,利用提供的仪器完成当时大气压的测量,并记录数据;第二项是利用提供的仪器,组装出一个电池驱动转动的爱心;第三项,需要同学们脑洞大开,DIY一个电池驱动物体,展示自己的创意。小学组两项实验,分别是电磁大转换和承重大比拼。附加赛,则是现场24点速算。
“这样的比赛趣味十足,很有意思!同时也考验团队的协作能力,大家都是临时组队,都不认识,这点也很有意思。”随机采访中,同学们纷纷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不管成绩好不好,大家都十分开心。
临时跨校组队
培养合作能力
正如同学们所说,镇海区“小小科学家”嘉年华活动之“学科素养大比拼”,最有意思的地方正是比赛的题目与组队的形式。
记者从活动组委会了解到,PK赛的设计综合了数学和科学的学科本位素养要求,以及对团队协作能力的考察,将计算、记忆、动脑、动手等学科素养植入游戏比拼环节,以嘉年华的形式予以呈现,旨在通过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关于团队协作,活动采取随机跨校组队的方式,即每个学校参加活动的学生编成1—10号,小学所有的1号组成一队,所有的2号组成一队,最终组成小学10个队,初中10个队。每个队伍中,包含了所有学校的成员。“如此一来,学校就无须把这个比拼作为一个很大的压力去额外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孩子们也能够放开手脚,真正把注意力放到喜欢的事情上。另外,临时跨校组队需要孩子们在很短的时间内选出组长,需要他们在陌生的队友间快速建立协作机制,这种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镇海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瑛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