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毕业生到县中 要重奖更要适岗

今年8月,浙江嵊州市教育体育局发布《2024年嵊州市教育体育局下属学校公开招聘教师拟聘用人员公示》,名单显示,拟聘用对象均来自清华、北大等全国排名靠前的顶尖名校。按照当地政策,清华、北大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本科非清华、北大)将给予50万元房票补贴,硕士还给予5万元安家补贴,以及15万元至20万元一年的人才奖励。

(据10月22日海报新闻)

清北毕业生到县级中学任教,已不是什么新闻。尤其是在宽松的人才政策和优厚的待遇面前,越来越多的名校毕业生放下身段,成为基层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

一件事,都是有利又有弊。从积极方面来看,清北毕业生到县中任教无疑是基层教育的一大幸事,他们的加入能够为县级中学的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和理念,为当地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而且,这种人才引进的举措也能够提升当地教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和教师关注县级教育,为基层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肯定这一举措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其背后可能隐藏的政绩工程和标签化倾向。有专家指出,清北毕业生当中小学教师虽然符合方向,值得鼓励,但不能单纯为了政绩和招生标签而将其当作一种噱头。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要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扎根基层,融入教育环境,并做出实际成绩。对于新入职的清北毕业生而言,名校光环并不能直接转化为教学实力,他们需要在教学岗位上不断打磨、探索,提升自己,了解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良师。

要知道,教师需要专门的职业素养,需要热爱教育事业,名校“学霸”并不天然就是好老师。《文汇报》曾报道,江苏省一所知名高中高薪吸引了十六七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毕业生成为新晋教师。不过,两三年后,这些“高材生教师”鲜有人继续站在讲台上,大部分人或专职带教竞赛生,或已转岗到行政岗位。所以,如何确保这些高学历人才能够真正扎根于教育一线,如何让这些优秀人才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如何避免出现“人走茶凉”的尴尬局面等,这些都是人才引进之后需要关注的问题。

名校毕业生到县中任教的举措具有积极的一面,但也需要在人才引进的可持续性、人才与岗位的匹配度以及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谨慎对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引进的目的,推动基层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徐刚

2024-10-25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80771.html 1 3 清北毕业生到县中 要重奖更要适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