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怎么过?宁波一所小学组织开展了一场“探寻城市老记忆”的活动,鼓励家长和学生寻找城市变迁的印记,讲述城市发展的故事。一周来,同学们穿梭在大街小巷,寻找那些被时光遗忘的角落,纷纷在一些城市地标打卡留念。
(10月6日甬派客户端)
应该说,这次探寻活动并不难,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准。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同学们来说,这次活动,肯定能激发起孩子们浓厚的探寻兴趣,收到预期效果。
确实,一周下来,同学们收获满满,在探寻中,不但发现了城市变迁的轨迹,找到了那些被时光遗忘的角落,还增进了亲子感情,加深了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同时还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在庆贺活动成功的同时,笔者还要提点建议:要把探寻城市老记忆的活动纳入大思政课的框架予以重视、做进一步的谋划,将该活动深入持续地开展下去。这是一堂非常典型的大思政课,具备了大思政课的必备元素:一是紧密联系实际,将历史与现实关联在一起进行探寻;二是主题宏大,紧扣国庆这一节点,设置了以社会为课堂、以感受祖国发展成就这一主题;三是开放性,放手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城市的角角落落,寻找他们熟悉的老记忆,他们找到的每一处城市地标,既是他们的课堂,也是他们的教材和老师。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但对小学生来说,讲道理往往会流于枯燥乏味,他们听不进去,因而要上好思政课,要从青少年的身心和认知发展规律出发,分学段、分层次地设置思政教育目标、选取教育内容和授课方式,必须坚持开门办思政课的方针,可以把思政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工矿企业、商场酒店、博物馆等,或者就像这所小学那样,把思政课搬到大街小巷、城市公园和古桥上,让学生在行走中、回忆中感受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如此,才能把思政课上活上好,上成一堂“思政金课”。李太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