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西协作结对的背景下,甬凉两地在教育领域携手并进、深度合作,宁波支教教师开展“组团式”帮扶、课程帮扶、银龄帮扶、名师网络帮扶等方式,将宁波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宝贵的教学经验输送到凉山,带动凉山教育一起走进“春天里”。今年2月,宁波东西部协作“组团式”教育帮扶工作阶段性总结暨新老援派教师交接研讨会上,交出了一张十分亮眼的“成绩单”。(7月15日甬派)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摆脱贫困,不仅要和物质贫困告别,更要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如果说发展产业、易地搬迁等途径,是打通脱贫的道路,那么,教育帮扶则是点亮了通向美好未来的火光,照亮了无数贫困家庭实现梦想的征途。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教育扶贫推进了脱贫的整体进程。在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更加需要解决教育资源均衡问题,不能让贫困人口的子女输在起跑线上。教育是改变农村贫寒子弟命运的最好渠道,而乡村教育往往比较薄弱。即使通过帮扶,一些乡村学校硬件条件得到明显提升,但师资力量仍然非常缺乏。通过支教,可以弥补乡村教育短板,缩小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施东西部教育对口帮扶的意义也在这里。三年前,宁波与四川省凉山州正式建立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一段“山海情”从此开启。宁波通过教育“组团式”帮扶行动,选派了50名精英教师远赴凉山州,他们的足迹遍布10个县13所学校,为凉山州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教育帮扶的使命是让农村贫困孩子走出大山,获得良好的教育,使教育成为农村学子跨越命运鸿沟、点亮人生梦想的引擎。2022年暑假,镇海中学和龙赛中学“组团式”教育帮扶凉山州金阳县金阳中学,他们结合金阳实际,“移植”镇海经验,制定18项制度和方案,金阳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管理水平、教师队伍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2023年,金阳中学本科上线人数达131人,较往届增加59人,近10年首次实现“211大学”零的突破,充分彰显了教育帮扶的效果。
教育帮扶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学业,更重要的是让大山里的孩子,推开一扇看见外面世界的窗,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燃起他们对未来的希冀。王瑜是北仑区松花江中学体育教师、政教处主任。去年8月底,他来到凉山州美姑中学支教,任学校德育处副主任,负责5个班级的体育教学,王瑜老师用信念、激情和行动,将一支只有3个人的球队,一路打到美姑县冠军,在当地燃起了“篮球火”。“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用行动去影响和激励更多人!”王瑜老师说。
从帮扶一校到带动一方。如今,有不少得益于教育帮扶走出大山的学生,回到家乡、反哺桑梓,站上讲台,帮助更多孩子努力追梦,学成归来后反哺家乡,这种良性循环,正是我们期盼看到的动人情景。陈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