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 “一页论文” 大行其道

笔者参加某地名优教师学年度考核工作,查阅材料时发现一些教科研成果几乎一个模子出来的。

仔细查阅,倒都是正式发表的论文,只是刊物名称阴阳怪气,名不见经传,每期收录论文数百篇,什么学科领域都有,每篇论文包括摘要、文献在内的篇幅仅仅而且恰好一页——同质规整得无以复加。作为评委,你要判它不合格吧,它明明有正儿八经的CN刊号,符合评审硬标准;你想允其过关吧,实在心有不甘,这样粗粝低质的文章居然也能糊弄过去?

这些论文姑且称之为“一页论文”吧,进一步了解后更让人大跌眼镜,原来这些论文甚至都不用自己操刀,收钱方会帮你拼凑(现在有了AI工具,不要太简单),而且这类服务还十分贴心到位,譬如评审材料提交时间即将截至,对方可以为你加急处理,极短时间内一份有封面、目录、正文看上去无可挑剔、如假包换的电子期刊页面就到你手上,你把它下载打印出来足够用来证明自己的教科研业绩了,然后就能顺利通过考核,如数拿到名优教师津贴。

这样的论文不仅出现在个别地方的名优教师考核中,其他评职评优需要用到论文的场景也常见到其熟悉的“身影”。

这样的论文绝非研究成果、智慧结晶,除了勉强作为佐证材料外,可以说一无是处,包括署名者本人在内都不会多看一眼,纯粹是为存在而存在。而它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助长了弄虚作假之不良风气,对那些不谙此道又因各种原因拿不出论文成果进而考核不合格的老师来说是不公平的;二是消解了部分教师对教科研的重视、投入和参与,有质量的教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更趋弱化,使得本就地位不高的中小学教科研工作更难开展;三是催生了灰色产业链,制造了大量垃圾论文和学术泡沫,破坏学术生态、教育生态,扰乱学术秩序,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要遏制“一页论文”的扩张、蔓延势头,最根本的还是要切断利益链,让这些论文失去存在价值,这就要求管理部门加大对论文证明材料的甄别和审核,不仅要看形式,更要重内容和质量,对那些顶了个“CN”刊号的劣质期刊论文划出“红线”,坚决说“不”。同时,针对中小学教师教科研实际,考评教科研成果不要“唯获奖”“唯发表”,因为这两个渠道的资源毕竟有限,教师可以提交没有发表、获奖过的学术论文、教学设计(实录)、教育叙事乃至教育随笔等多种形式的教科研成果,只要通过诸如答辩、陈述等形式证明其确实思考过、实践过,有心得、有成果、有推广价值即可。总之要实事求是地推动促进中小学老师尤其是名优教师真做科研、做真科研,从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成长力。远方

2024-07-12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63273.html 1 3 莫让 “一页论文” 大行其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