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草药知识、种植中草药、辨识野生中草药、制作中草药足浴包……5月6日,宁波市海曙区中医医院的医生们走进海曙区鄞江镇燕玲学校,把中草药主题劳动课堂搬到了学校的百草园,带领学生们领略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与魅力。(5月10日《现代金报》)
如何把劳动课上好?是很多学校都在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燕玲学校的做法,有其借鉴意义。
该校依托学校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乡情特点,开发了约3000平方米的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并在其中打造了“八味药房”。学校通过让学生识别中草药、种植中草药、用中草药制作泡脚药包等系列活动,将中医药文化与劳动教育相融合。以中草药为劳动教育资源,可谓“会整活儿”;从识别中草药、种植中草药,到用中草药制作产品,学生们在“真干活儿”,这样的劳动会让学生有很多新奇的体验,一定深受学生们的喜欢。所以,把劳动课上好,还需在“会整活儿”和“真干活儿”这两个方面下功夫。
会整活儿,是上劳动课的前提。劳动,必须要有活儿干。活儿在哪里?仅仅是打扫校园卫生,这点活儿只能算是学生在给学校或班级尽义务。在校园里规划出一块农田,让学生在农田里劳动,这样的劳动虽好,但由于很多学校都在这样做,学生们的兴趣不一定高。所以,还应根据校园里的条件设施、学校所在区域的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整出”内容丰富的“活儿”。例如,校园里有一条河,养鱼、到食堂里做鱼宴、制作鱼干鱼罐头等鱼产品拿回家给父母品尝,这样的“活儿”学生们愿意干,容易收到良好的劳动效果。
真干活儿,才能让劳动课务实。虽然很多劳动课学生们的确是在劳动,但不一定是真干活儿。要想真干活儿,方法只有一个——让劳动课简单一点。例如,不刻意营造劳动氛围,让劳动自然而然地发生;杜绝处处留痕的形式主义,不要用拍照打卡分散学生的劳动注意力;不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考核,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及能力上。
爱劳动、会劳动,是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这一能力?从“会整活儿”与“真干活儿”做起。
吴维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