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临近高考,一批“励志演讲家”奔赴各地多所高中。拥有众多头衔的讲师雷磊,近期在福建石狮、山东烟台、江苏启东、福建尤溪、江西赣州等多所学校进行励志演讲。与雷磊属于同一教育集团的另一位“金牌特邀讲师”梁君林则在全国做过1000多场演讲。
三军不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适时开展励志教育,激励学生敢于直面挑战积极奋发,当然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但是,在功利观念的驱使下,一些学校的励志教育却异化成了“打鸡血”,学生群情激奋高喊着“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之类的口号,令人不寒而栗。
上述“励志演讲家”是不是在“打鸡血”,当然不宜轻率下结论,但根据目前的报道,公众产生了不少疑虑。
一是身为金太阳教育集团“青年励志金牌讲师”的雷磊,拥有包括“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北师大认证家庭教育导师”“双语励志演说家”等在内的诸多头衔,这些头衔是否真实?含金量几何?是不是在扯虎皮拉大旗?
二则是“励志金牌讲师”所讲的内容存在值得商榷之处。以在福建石狮某中学的演讲为例,雷磊在互动环节中抛出“你一分钟能鼓掌多少次”的问题,120次、180次、200次……师生纷纷发起挑战,场上分秒必争,场下掌声热烈。最终,所有人都超越了自己的目标,最多者鼓掌达300多次。同学们生动地诠释了一个道理:唯有全力以赴,坚持不懈,才能创造奇迹。
这个雷磊惯用的“招数”,虽然能有效调动氛围,但在逻辑上其实有“硬伤”。一分钟能鼓掌多少次,绝大多数人平时都不会关注,预估时当然严重不准,在特定场合下多鼓几次掌就算创造“奇迹”了?比自己预想的鼓掌次数多,就意味着高考成绩也同样可以轻松创造“奇迹”了?这样的类比,是不是在忽悠?
另一名“金牌特邀讲师”梁君林,则四处宣讲成为学习“天才”的核心秘诀。龙生九子,个体的禀赋不同,有的善于文化学习,有的善于动手实践,有了“金牌特邀讲师”传授的核心秘诀,真的都能成为学习“天才”吗?
学问之道,求其静心而已。高考是一次重要的考试,但它并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理应理性看待。尤其在冲刺阶段,最好的备考状态不是亢奋,过于强调竞争会让学生们更加焦虑不安,心平气和地进行查漏补缺、自我整理才是无上王道。备考也要按教育本身规律来,越是关键时刻,越不能胡乱作为,开展励志教育就越要慎重,尽可能适度适量,点到为止。
“励志演讲家”进高中,公众最为担忧的提振士气异化成了“打鸡血”。考试是对考生学习心态等综合素质的考验,厚积才能薄发,以平常心对待高考才能正常发挥,寄希望于一时的“考前励志”,小心适得其反。倘若给学生内心植下“打鸡血”的基因,成功灌输功利的成功观,那更是贻害无穷。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举办这类励志演讲活动的以县城中学为主。县中崛起靠的是提升实力,而不是“打鸡血”。胡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