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禁忌边界才不会“自弹自唱”

近日,西安科技大学学生挂科按“闹”修改成绩一事,引发关注和热议。当事教师所带课程的期末成绩出来后,一名成绩不合格的陈姓学生家长以“影响孩子前途”“造成污点”为由要求为学生修改成绩,并对其进行语言上的威胁。当事副教授回应称,学校已介入此事,省教育厅也在关注。

(5月11日 极目新闻)

针对这一话题,笔者与一名985院校文科教授进行过交流。他表示,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确实也碰到过少数学生在期末考试之前,以需要保研、出国留学等理由请求给予“关照”;这些学生大都比较优秀,平时表现也比较好,文科评价又相对弹性,所以他通常都会在合适的范围内“成人之美”。然而,高校对教师修改成绩有着严格的规则与程序,在期末成绩已经公布之后再修改成绩,这种情况是极其少见的。

按照制度设计的图景,修改考试成绩并非儿戏。不管涉事家长是否有所谓的背景,他都缺乏对制度和规则应有的尊重和敬畏;在这样的人看来,坚守规则的人不够灵活变通、不懂人情世故,是迂腐的、笨拙的“不够聪明的人”;他们相信只要关系到位,只要“表示”到位,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到的。这位粗鲁无礼的家长,其为人处世的认知显然还停留在过去,比较“传统”、比较“社会”。

尊师重教说到底,就是要呵护教师的权利与尊严。要求教师修改成绩破坏了教师自主的裁量权和评价权,不仅给教师增添了事务上的麻烦,也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痛苦与伤害。更为关键的是,要求教师修改成绩会损伤教育公平,给其他学生造成事实上的不公平。如果考试成绩不是依靠考生的实力,而是凭借“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以闹取胜”,自然会让教育评价失真、失准。

教育关系社会流动,学生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尽管如此,学生想要拿到高分也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而不是依靠投机取巧。害怕挂科平时就要多努力,想得到高分平时就要多付出,要求教师修改成绩本质上是一种漠视规则的投机行为;让投机者没有空子可钻,才是一所大学应有的姿态。

对“要求教师修改成绩”的沉默和放纵,难免会导致失范行为愈演愈烈。投机取巧者心想事成,脚踏实地者吃哑巴亏,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劣币驱逐良币”。对投机者坚决说“不”并给予规训与惩罚,既是对教育公平的呵护,也是对投机取巧的鞭笞,才能传递出鲜明而强烈的符号信息。

只有重塑“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禁忌与边界,增强对规则的认同和遵循,“要求教师修改成绩”才不会再上演。杨朝清

2024-05-14 3 3 现代金报 content_152537.html 1 3 有禁忌边界才不会“自弹自唱” /enpproperty-->